深耕平安沃土 守护花蕾向阳

黄冈市公安局全链条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深耕平安沃土 守护花蕾向阳    

 近年来,黄冈公安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预防、帮教、矫治”全链条,以精准举措破解治理难题。今年1月至8月,全市户籍未成年人犯罪、受侵害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20.2%、3.7%,这份平安答卷的背后,是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的闭环守护体系。                           

  筑牢协同治理“压舱石”   

 未成年人保护,首先在“体系”。黄冈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战略部署,连续3年召开专题会议,构建起“党政主抓、政法委统筹、部门协同”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为保护工作夯实组织根基。   

 市公安局同步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九大攻坚行动”,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细化形成“6方面17条任务清单”,通过“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销号式推进”确保未成年人保护落地。 

   此前,某县在处理一起未成年人肢体冲突时,工作专班迅速行动,按照清单分工,各司其职,从调查取证到心理干预,再到后续的帮教转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成功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科技赋能+宽严相济显温度   

 打击涉未成年人犯罪,黄冈公安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作战体系,发挥“一市一台”“侦查中心”警务改革效能,借助“数公基”建设开发未成年人监测预警模块,建立专项侦办机制,实现“快破现案、深挖隐案、关联积案”。  

  执法中更注重“教育挽救”,出台专门执法指引,设置未成年人专属讯(询)问室,让司法保护与矫治深度融合。团风警方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时,考虑到涉案少年年龄小、系初犯,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同步开展心理辅导、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最终,少年主动道歉赔偿,获得受害者谅解,成功回归正常生活。                      

     场景守护织密安全网  

 校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核心场景。黄冈公安推动“市级平安校园预警平台”   “学校网络舆情分析中心”建设,完善“高峰勤务+家校警护学”机制,全市设立护学岗1664个、配备防冲撞设施1551套,386所学校落实“人车分流、机非隔离”通道。今年6月,市公安局联合教育局开展暗访检查,督促37所学校整改43项安全隐患。   

 针对黄冈水域多的特点,黄冈公安创新“智慧视频监测+警用无人机巡查+人工巡防”三位一体模式。8月18日傍晚,在浠水河重点水域,搭载高清摄像头与扩音设备的警用无人机自动巡航,发现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即启动预警。   

 截至目前,全市已下发督导周报8期、检查重点水域1634处,未成年人溺水事故起数显著下降,为孩子筑牢水上安全屏障。                          

    法治教育+应急救助全覆盖  

  9月1日,黄州区西湖中学的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张明昭用通俗语言讲解安全知识,现场解答“被欺负怎么办”“游戏好友借钱如何应对”等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法治宣讲1357场次,组织学生到看守所、戒毒所、禁毒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81次,让法治意识扎根成长。 

   黄冈公安将未成年人全量走失警情列为“一级警情”,由市局情指中心提级调度、全程盯办。目前,95%以上的未成年人走失案件能在24小时黄金期内找回,寻人平均时长缩短至4小时,用速度守护团圆。                              

 精准帮教+专门教育点亮归途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或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黄冈公安落实“一人一档、动态分级、定期帮扶”制度,制定帮教方案。 

   “以前总觉得打架够酷,和社会人拉帮结派有地位,现在才知道,好好读书、对人友善,心里踏实,家里长辈对我也放心。”目前在黄梅县某高中就读的16岁小熠这么说道。曾经,他是当地辖区和学校的重点关注对象,经过矫治学校6个月的矫治,此刻他的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为给更多“问题少年”提供机会,黄冈改造两所农村闲置中小学,建成未成年教育矫治专门学校,扩充学位400个,创新“一校两区”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已有234名少年在这里重塑自我、回归正途。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从科技防控到人文帮教,黄冈公安“全方位、多层次、闭环式”守护,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安全蓝天。

来源:黄冈日报

作者 何国顺 叶娴子

编辑 瞿慧一 何国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