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凌晨,当白天的喧嚣归于沉寂,位于麻城市的220 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施工现场却一片灯火通明。抢抓夜间高铁运行“天窗期”,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创新运用大型无人机照明设备,配以巨型安全防护网,正加速推进跨越高铁线路迁改作业。塔上、塔下,100多名工人有序分工、协同配合,打响了一场午夜攻坚战。

“天眼”引路 空中灯塔打破夜障
220 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是黄冈电力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主要是对原有输电线路作升高、移位等迁改处理,包含新建角钢塔28基、拆除角钢塔5基,迁改线路4条,以解决与在建合武高铁线路存在标高与路径交叉跨越的问题,保障高铁建设施工、未来运营安全以及电网自身运行安全。
但令黄冈电力人感到棘手的是,迁改工程跨越在运和在建的合武铁路,不仅施工风险大,而且难度高。
“按铁路管理方要求,我们每天晚上0点以后才能施工,且时间只有3个小时。”工程承建方黄冈东源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黄亮介绍说,在运的合武铁路是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而在建的合武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如火如荼,这都对迁改工程建设提出极高要求。
如何突破夜间施工“盲区”,打好建设攻坚战?黄冈东源建设分公司创新采用了无人机照明施工方案,有效破解夜晚施工光线不足的难题。
当晚,在麻城南湖街道凉亭村跨越高铁的4处施工点,4架照明无人机悬浮在半空,犹如一座座空中灯塔,明亮地照耀着整个工地。每台无人机都连接着地面上的发电机,可持续悬浮作业,为工人们提供清晰的施工视野。
“没有空中照明,施工无法进行。”黄亮说,从10月中旬工程启动跨高铁施工以来,无人机照明设备就如同“天眼”,照亮着每一个不眠之夜,为施工作业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天网”护航 巨大封网隔离风险
“开始!开动!”23日凌晨0点10分,在麻城凉亭村一处施工点,随着高铁封网施工负责人徐浪一声指令,一架无人机挂着牵引绳缓缓升空。与照明无人机不同,这架无人机是为了牵引跨越铁路的防护网,为跨越施工搭起一张空中“防护罩”。
旁边20米高的跨越桥上,两名工人头戴红色头盔、身系安全绳,协同无人机紧张作业,约莫20分钟,一张横跨铁路两侧、长70米的巨型封网成功架起。
“防护网如同‘天网’,是我们施工的生命线,即使发生绳索或导线坠落情况,也会被稳稳接住。”黄冈东源建设分公司机械装备中心工作人员胡智刚介绍说,这张网覆盖高铁轨道及两侧区域,可有效隔离施工风险。
照明、防护工序完成后,夜间拆、架线施工随即开始。半空中,施工人员如同“蜘蛛侠”般攀爬于角钢塔上,精准地剪断一根根旧导线,并通过牵引绳拖至地面,随后架设、压接新导线;地面上,施工人员紧盯牵张设备,缓缓展放导线。黑夜里的寒意,挡不住建设者的火热激情。
此次迁改工程多处跨越高速、高铁线路,需抢抓高铁停运“天窗期”进行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但电力人用专业与敬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将这项要求极高的“精细活”一一拿下。
“相较于日间,夜间线路施工如同‘穿针引线’,在对操作人员的体力和精力提出考验的同时,对于施工精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黄亮说,作为一项关乎城市能源大动脉与交通大动脉安全的跨越施工实践,“天眼+天网”的协同运用,为复杂环境下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链接:
220 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位于黄冈麻城市境内。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角钢塔28基、拆除角钢塔5基,迁改线路4条等。工程完工后,将解决狮北/果北线 、鄢狮线与合武高铁建设用地冲突问题,并消除固有五级电网风险,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输送能力,有效消除电网线路与高速铁路建设之间的交叉跨越安全隐患,为合武高铁建设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记者郭唐珍 通讯员程辉 王小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