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三大精神我来讲:用抗洪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1998年6月下旬,黄冈进入主汛期,一场与洪水的“硬仗”就此打响!黄冈市广播电视局全员行动,开启防汛抗洪“宣传战役”。局里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指令及时传达;组建30人的抢险突击队,物资到位随时待命;黄冈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更是派出60多名记者,开着10多辆采访车,带着30多台设备,一头扎进团风、黄州、浠水等沿江县市区,把堤坝上的坚守、群众的抗争,变成一篇篇热血沸腾的报道,让“我们能赢”的信念,传遍千家万户!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7月中下旬,团风县溢流河乡王家山村——黄冈市广播电视局“双万扶贫攻坚村”,被暴雨连续“袭击”,农田耕地毁于一旦,贫困户脱贫之路雪上加霜。可咱广电人没犹豫!8月1日,局机关干部职工凑了1万元,买来20只高腿小尾寒羊,送到20个受灾贫困户家里,还专门请了技术顾问,帮乡亲们发展“鲁羊”养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洪水能冲垮房屋田地,但冲不垮我们脱贫的决心!
那段时间,全省上下都在为黄冈加油!8月5日,省厅相关领导赶到黄冈,他们走进武穴、黄梅,实地查看灾情,握着一线记者的手说:“大家辛苦了!”对黄冈广电“领导带头、记者冲锋、报道不断线”的做法竖起大拇指。8月15日,省厅相关领导又带着厅里干部职工捐的10万元,马不停蹄来到黄梅、武穴——这两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省厅的这份心意,让奋战在宣传一线的广电人红了眼眶,也让大伙咬紧牙关:这场宣传战,必须打赢!
最终,黄冈电视台在全省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抗洪抢险集体一等功”!70多天里,50多名记者、20多台设备,采制1200多篇新闻,200多篇登上省台,20多篇亮相中央台!这些数字背后,是黄冈广电人用脚步丈量灾情、用镜头记录希望的坚守!
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让中国诞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而黄冈,作为抗洪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将这份精神化作了新时代前行的底气!
如今的黄冈,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刻进了发展基因。面对洪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驻黄部队和群众紧跟其后;发展路上,各级领导带头喊出“跟我上”,从大别山到长江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大伙拧成一股绳,正朝着科技城、空港城、文旅城“三城一体”的目标冲刺,要把黄冈建成武汉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的“排头兵”!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劲头,也在激励着黄冈突破发展难关。当年263公里长江干堤巍然屹立,如今面对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挑战,黄冈人同样不服输!他们主动对接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变成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项项创新的成果。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更是黄冈人的底气。不管是洪水威胁,还是经济压力,黄冈始终保持着那份“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用抗洪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找机遇,用实力和创新,推动城市一路向前!
抗洪精神从未远去,它早已融入黄冈人的血脉,化作日常工作的干劲、攻坚克难的闯劲。相信在这份精神的引领下,黄冈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主播: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张晓雨
来源:黄冈广电东坡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