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机制创新“组合拳”—— 我市多举措助力经营主体“加速跑”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余涛 摄

8月26日,我市召开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发布会。会上,黄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水兵,蕲春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周志刚,红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刘琪林,分别围绕“个转企”发展机制、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公平竞争协作机制,详解全市在推动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中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全周期服务护航“个转企”,让“小个体”长成“大主体”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其活力直接关系黄冈经济“肌体健康”。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总量已突破70万户,但部分经营者面临规模受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瓶颈。为此,我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引,从三方面推动“个转企”落地见效。

筑牢协同机制,精准筛选培育对象。我市充分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深入开展“个转企”摸底工作。截至2025年7月底,已完成66.57万户个体工商户精准画像,建成4456户“个转企”培育库。

市市场监管局联动税务、金融、司法、人社等多部门形成合力,税务、金融部门推出税费减免、财政奖补、金融帮扶等政策;司法、人社部门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用工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定期开展跟踪回访,及时解决企业难题。在“第三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中,30余家部门集中提供登记注册、税务筹划等服务,构建起“转型前宣传、转型中辅导、转型后帮扶”的全周期闭环。

优化政务服务,破解转型痛点。以往“个转企”需“注销-新设”两步走,还面临字号无法沿用、许可证重办等问题。2025年起,市市场监管局将流程优化为“一次办成”,线上集成“个转企”主题服务,实时推送数据至公安、银行、税务等部门,实现跨部门协同。

更贴心的是,转型企业可延续经营许可证、征信记录,确保专利权、商标权顺利转移;原址经营还能免交住所证明,最大限度保留原字号与经营特色。2025年以来,全市已为314户个体工商户办理直接登记,让经营者既能守住“老招牌”,又能开拓新市场。

聚焦特色产业,精准匹配扶持。我市紧扣县域经济特色,引导个体工商户向优势产业集聚转型。蕲春县推动37家蕲艾个体户升级为企业,壮大产业集群;英山、罗田聚焦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业,通过“个转企”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

此外,全市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活动,走访个私企业526户,收集问题建议543个,已解决486个;组织技能培训14场,提供98个就业岗位,为286家企业提供1.2亿元融资帮扶。2024年以来,1716户个体户成功转型,为“小升规”储备优质力量。

信用评价赋能蕲艾产业,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依托蕲艾资源,已培育超4000家涉艾市场主体,综合产值突破16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蕲艾品牌价值达142.58亿元,稳居全国中药材类地理标志品牌首位。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蕲春以信用评价为抓手的创新实践。

高位统筹,构建全域推进体系。蕲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市场参与”的三级联动体系,将蕲艾企业信用评价纳入2025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36个涉艾部门协同,4000余家企业参与,形成“全域覆盖、上下协同”格局。

创新打造“4+”评价体系,涵盖领导体系、信用增信、场景应用、宣传驱动四大维度;建立“45+3”双轨机制,首批评定30家信用A级蕲艾企业。同步开发“蕲艾信用通”平台,提供线上申报、智能问答服务;18个部门出台信用激励清单,建立“无事不扰”监管机制,让“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硬支撑”。

跨界协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蕲春引导30家诚信企业组建“蕲艾信用同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原材料供需、技术合作等信息互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抱团发展。同时,与河南南阳卧龙区深化跨区域合作,达成“评价标准互认、品牌推广联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打破地域壁垒,推动两地艾草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跨区域发展新格局。

多维赋能,提升品牌影响力。蕲春将信用评价与消费市场培育绑定:A级企业产品纳入县总工会采购目录,发放“艾健康消费券”激发活力,组织参与“荆楚放心礼”评选;还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大讲堂讲解蕲艾选购知识,今年8月,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专程调研并肯定其成效,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

信用评价更切实解决企业难题。2025年上半年,投放涉艾贷款5.73亿元,惠及1133户经营主体;“艾之家”窗口整合59项审批事项,兑现奖补319.24万元;联合南阳开展2次“打假保名优”行动,支持18家A级企业申报“湖北精品”,推动蕲艾从“地理标志”向“高端品牌”跨越。

跨部门协作守公平,为民营经济打造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是黄冈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公平竞争则是其茁壮成长的“沃土”。红安县以跨部门协作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从四方面优化市场环境,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

完善机制,提升协同效能。2024年,红安修订《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2025年又印发改革试点方案及协作办法,将联席会议成员从26家扩至33家。创新开展联合审查、集中审查、不定期抽查,坚持依法依规、协同高效原则,部门协同效率提升50%以上,实现审查模式从“经验式”向“协同化+专业化”转变。

清理存量,破除竞争壁垒。红安按“谁制定、谁清理”原则,开展妨碍统一市场政策措施专项清理,重点对2019-2023年涉市场主体文件“回头看”。2025年7月,牵头开展专项抽查,采用“线上预评估+跨部门会审+第三方复核”方式,覆盖16家单位,确保清理不留死角。

严控增量,守住公平底线。严格执行“谁制定、谁审查”原则,2024年审查新增政策113项,出具意见书113份,县政府出台的9项政策全部会审,审查率100%。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前置程序,列入发文必经流程,未经审查的政策坚决不上会、不出台;并将财政奖补、招商引资、招投标等列为审查重点,确保政策不偏离公平轨道。

提质增效,强化专业支撑。红安依托湖北省公平竞争审查系统,将审查全流程纳入平台,探索引入AI技术模块,实现智能初审、风险预警,提升审查效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保障科学性,每年组织至少2次审查人员培训,选派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聘请法律、经济专家加入专家库,全面提升审查专业能力。

针对民营经济,红安还推出配套举措,拟聘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为“公平竞争观察员”,设举报热线方便公众监督;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达9187件,叠加证照联办等改革;完成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方案,培育个体工商户9079户;免收特种设备检验费、许可证工本费等,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民营经济轻装上阵。

从“个转企”激活微观活力,到信用赋能特色产业,再到公平竞争护航民营经济,我市以机制创新为笔,绘就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画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娇 通讯员 郭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