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刘桂亭—— 烽火照青春 初心映晚霞

刘桂亭生前照片 (由刘海勤提供)

“父亲平时话不多,也很少提及他的战斗经历和军旅历程。”8月22日,谈及父亲生前参军的经历,武穴市抗战老兵刘桂亭的女儿刘海勤介绍道,她唯一一次听到父亲讲述那段军旅生涯还是在2016年。

刘海勤说:“当时大舅从上海来看望父亲,老哥俩聊起往事时,父亲才说了这些事。”

16岁参军,抱着拼死的决心去战斗

1943年11月,年仅16岁的刘桂亭和同村的青年一起离开家乡,来到辽河支队当了一名武工队员,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因为年纪小且机智灵活,刘桂亭被组织安排跟在高功臣首长(原潍坊军区军级离休干部)身边当通讯员。

“父亲说当时胶际铁路被日本人控制,武工队一直活跃在铁路沿线,炸毁日军的运输线,对日军的运输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刘海勤仍记得父亲提起这段经历时的语气,那是一种庄重。

1947年7月5日,这是一个令刘桂亭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莱芜区大王庄大槐树村,刘桂亭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南军区各分区基干团组成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刘桂亭所在的武工队也编进了鲁中南纵队。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主力部队参加了济南战役,经过8个昼夜的激烈攻坚战,全歼守敌10.4万余人。济南宣告解放。

济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迅速南下,于1948年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而刘桂亭所在的鲁中南纵队则担任主力纵队的任务。

“父亲说他们在淮海战役的最后阶段是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去战斗的。他们每个人参战时都保管着个人的入党证件及材料,方便战场伤员救治或者牺牲后的身份登记。”刘海勤回忆道,父亲说他们纵队是在永城结束战斗的,也是在永城过的春节。

她指着一枚老旧的纪念章说:“这就是父亲的淮海战役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标注着红色的“淮海战役纪念”字样,上面有一颗红心、两把钢枪,背面则标注着时间“1949年1月”。

热血洒疆场,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与其他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那时,刘桂亭在侦察排当副排长。

1949年3月中下旬,35军所属各部队从各自驻地南下,进驻安徽全椒、衢州,为解放南京做准备。1949年4月,为扫清南京外围障碍,35军决定发起三浦战役(南京市所属的江浦、浦镇、浦口)。战役发起前,刘桂亭所在的侦察排负责侦察敌情,摸清守军情况。他带领侦察排的8名战士穿上便衣,化装成老百姓进入敌占区,顺利完成侦察任务。

解放三浦后,侦察连先行潜渡过江。进城后,及时与南京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配合后续过江的35军原鲁中南纵队主力部队,迅速占领南京城。

那年,组织上给刘桂亭颁发了三等功证书。这份证书至今仍保存着,泛黄的纸张上写着刘桂亭为人民胜利所作的贡献。

1950年1月,35军番号撤销,华东军区海军扩员。刘桂亭成为华东军区海军的一员,也开始了他的扫雷训练。

“你看,这些都是父亲当海军时的照片。”刘海勤拿出一些老照片,黑白的照片上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这个是父亲的个人照,这个是当时扫雷大队首届庆功会立功官兵合影,父亲在第2排左起第6个。”刘海勤一边翻着照片一边说。三等功荣誉证书、扫雷四等功证书……每一份荣誉背后都凝聚着刘桂亭的血汗。此后,刘桂亭陆续调任东海舰队水雷大队632舰任舰长、东海舰队军械处艇长,军衔也从少尉晋升为上尉。

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勤奋踏实本分

1963年6月1日,刘桂亭转业到湖北省广济县副食品公司任副经理一职。此后,他就一直在商业系统任职。

当兵的经历让刘桂亭在工作中也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们单位的人还给父亲起了外号‘机械师’,说他做事认真。”刘海勤介绍,只要是和父亲共过事的单位同事都评价父亲做事一丝不苟,从不含糊。

从1963年转业到1981年退休,刘桂亭像个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工作岗位上。无论是物资调配的繁琐事务,还是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他都以军人特有的严谨与担当对待每一件事,经手的工作从无差错。

刘海勤说,小时候每年的年夜饭,父亲都会让他们忆苦思甜,先吃忆苦饭再吃饺子,那是家里的传统。就是为了让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她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大公无私,从不占公家便宜的人。

“他自己买的感冒药,哪怕我们生病了要用他也不允许。”刘海勤说,父亲享受医药费100%报销的政策,他告诫我们不要用他买的药,那是国家给他个人的优待,我们要用就自己去买,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遗憾的是,今年2月,刘桂亭老人因病永远离开了。刘海勤说:“虽然父亲走了,但他的言传身教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都记着他的教导,学着他的样子做人做事——勤奋、踏实、本分,我们也没辜负他的期望。”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鲁娜

编辑:袁安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