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蕲春县檀林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槐树村。它不仅顶着“全国文明村”“湖北旅游名村”等诸多光环,更用实打实的变化,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今天,我们就走进槐树村,看看这里的乡风、环境与产业,如何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文明实践暖人心,陋习变身新风尚
“以前村里办婚事,高额彩礼总让不少家庭犯难,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觉得简单办、有心意就好。”这是槐树村村民近来常说的话。
在“六进六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村里的志愿者们成了“新风使者”。他们走家串户宣讲政策,把移风易俗的道理讲进村民心里,慢慢扭转了大家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旧观念。不光如此,志愿者们还总想着村里的老人,定期往镇福利院跑。
“剪完头发,整个人都清爽了!”福利院的老人们每次见到志愿者都笑得合不拢嘴。理发、梳洗、剪指甲,志愿者们手勤心细,把贴心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对老人有爱心、耐心、孝心,让老人住得安心、舒心。”檀林镇福利院院长陈仕林提起这些志愿者,满是认可。在这样的氛围里,孝老爱亲的文明乡风,成了槐树村最暖的底色。
内外兼修焕新颜,村民成了 “主人公”
走在槐树村的路上,干净的巷道、整齐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墙角的绿植、墙上的彩绘更添了几分生机。这背后,是村里“内外兼修”的文明实践思路——既要外在环境美,更要内在素养提。

村里把“幸福之家”打造成了村民的活动乐园,健身器材、图书角等一应俱全,茶余饭后大家都爱来这儿聚聚。同时,村庄清洁行动从不间断,路面清扫、垃圾清运成了常态。为了让村民主动参与,村里还想出了“好点子”:搞积分评议,评“最美庭院”“最美媳妇”。
“你看隔壁家的院子,花盆摆得整整齐齐,肯定能评上‘最美’!”村民们互相攀比着搞卫生、树新风,劲头十足。到了春节、中秋这些节日,村里还会搭起戏台唱戏、跳广场舞,热闹的氛围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格外丰富。“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民风越来越淳朴,在家里还可以做点小生意,补贴下家用。” 村民操银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幸福感。
特色产业促增收,乡村振兴有底气
文明乡风聚人心,产业发展更能强底气。作为蕲北地区的发展典型,槐树村在黄冈市检察院、蕲春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帮扶下,走出了一条 “产业富民”的路子。

村里先后引进了碧源茶旅联动产业园、“槐天下”山茶油厂、楠竹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春天,茶园里采茶忙,游客来体验采茶乐趣;秋天,山茶籽丰收,榨出的山茶油香飘十里;楠竹则变成了竹篮、竹席等工艺品,走出了大山。这些产业不仅让村里的资源活了起来,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的槐树村,不仅有“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还获评“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村贯彻新思想、新理念,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擦亮‘全国文明村’底色,努力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槐树村党支部宣传委员的话,正是村里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从移风易俗到环境焕新,从产业富民到精神富足,槐树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每一次文明实践里,藏在每一位村民的笑容里,更藏在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里。而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通讯员 查章维、饶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