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黄梅县大河镇钱建楼村薄雾尚未散去,36岁的张文武已带着20多名村民在金银花田里忙碌了两个小时。曾经手握瓷砖抹刀的装修工,如今已成为当地知名的“金银花匠”。他用短短三年,把50亩试验田扩展成200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带动32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5万元,年发放劳务报酬超过50万元,蹚出了一条“政府护航、能人带头、乡亲共富”的返乡创业致富路。
从瓷砖水泥到金银花海
——一个“新农人”的转身
“那时候在城里干活,每天摸着冰凉的瓷砖,闻着油漆味,但是一闭眼,总能想到老家屋后的金银花乘着晚风送来幽香。”2019年这个独自打拼多年的异乡客,突然感觉行李箱里塞满了工地安全帽,却挤不进一缕家乡的炊烟。
这个时候,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他返乡的船票。“当时看到家乡大量土地闲置,年轻劳动力外流,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改变这种状况。”恰逢当地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他顺利进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农业技术。
在校期间,张文武系统学习了金银花种植技术,并多次赴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考察。2020年,张文武在学校的帮助与支持下,创办了“春色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期试种50亩金银花。“选择金银花,是看中其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也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
从“试错田”到“示范园”
——科技种出“金标准”
然而初次创业并不顺利。首年种植,近三分之一苗木因病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7万元。面对挫折,张文武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对病株进行编号记录、系统分析,逐步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关键技术。
他把死苗一株一株拔出、编号,向学校农技专家、老种植户反复请教,硬是把病虫害防治、修枝追肥、采摘时机等关键技术啃了下来。“第一年交学费,第二年就能自己开方抓药。”张文武说。
转机出现在2022年。黄梅县农业农村局将其基地纳入重点扶持项目,帮他引进滴灌设施和有机种植方法,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定期指导。科学管理让产量、质量双提升。“经检测,现在我们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达到5.8%,比国家标准高出23%,每公斤干花能卖到120元左右,远高于市场均价。”谈到数据,他满脸自豪。
从一个人富到一群人甜
——金银花开“金银”来
随着产业步入正轨,张文武创新推行“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家通过“土地入股拿租金、基地务工拿薪金、盈余返还拿红利”实现“一地生三金”。目前,合作社已吸纳32户农户,其中脱贫户8户。村民李大爷说:“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比出去打工强。”2023年,合作社仅工资就发放50多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张文武的创业路离不开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持续护航。2021—2023年,黄梅县人社局两次为其申请提供大学生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累计放款94万元,缓解了他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压力;同时搭建招聘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帮助对接劳动、技术人才。此外,农业农村局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持续跟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2023年,张文武办的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合作社”,一次性获得5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在政府持续支持下,张文武计划未来三年将种植规模扩大至500亩,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金银花田园综合体。
“创业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张文武表示,他将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戴晓峰 袁方 王浩然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