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好人 | 何良法:传承千年窑都制陶火种

01

事迹简介

何良法,男,1946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北明窑陶艺股份有限公司陶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13岁开始学习陶艺

何良法出生于1946年,那时候正是管窑陶艺的鼎盛时期,自幼他便对陶艺展现出浓厚兴趣。别的孩子在户外嬉戏,他却整日与泥巴、窑火相伴。为了练好拉坯,他还经常在晚饭后偷偷练习。

“制陶是祖宗传下的技术,要守住祖业、发扬光大。”何良法说,这是他13岁学艺时父母和师傅的叮嘱,也成了他一生的坚守。

从少年到白发,何良法苦心钻研,2008年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作品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2014年,作品受邀参加“提壶观顶——2014年国际壶艺交流展”,并被收录。去年,何良法还被湖北省陶瓷艺术与产业发展专委会聘请为总顾问。

决不能让祖业消失

管窑陶是民用陶,曾经在鄂东地区被老百姓广泛使用,还畅销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那时候,做好窑产品卖向全国,根本不愁销路。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崛起,管窑陶艺产业开始走向衰落。

1991年,45岁的何良法临危受命,担任管窑陶器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带领一批能工巧匠进行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没有改变管窑陶器厂举步维艰的命运,2004年陶器企业基本停产,工人纷纷南下打工。

面对此景,何良法痛心不已,他决心不让祖业消失,继续潜心研究陶艺。从泥料配方到陶坯成型,从施釉到烧制,就这样日复一日,试制一批又一批,何良法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尝试,推动管窑陶艺从“日用陶”向“艺术陶”“精品陶”革新。2013年7月1日,沉寂十年的窑厂再度开窑,附近村民欢呼雀跃,祖业得以保住。

管窑陶艺重焕生机

在传统手工制陶技艺日渐式微的当下,何良法致力于传承发展。受他影响,他的儿女也辞掉在外地的工作,回来投身陶器工作。管窑镇委、镇政府也引导一批陶艺能人回乡,鼓励老窑厂“二次创业”,推进管窑陶艺走向复兴。

2013年7月1日,湖北明窑陶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何良法的儿子、女儿、侄子等各司其职。2014年,明窑陶艺公司园区内,一个徽派建筑群拔地而起,这个被称为“柿外陶园”的地方,开设了陶艺大师创作工作室,吸引了远近名家前来创作,还建立了陶文化产业孵化园,园区现在已经转型成了一个集陶瓷制作、销售及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

而这些年,何良法也多次走进高校传授技艺,撰写教材、制定课程等。何良法的徒弟中,13人成为县级传承人,3人获评省级大师,曾经“没落的手艺”如今成了“抢手的非遗”。何良法笑着说:“虽已退休,但传承发扬楚陶文化,我义不容辞。” 他的坚守与付出,让古老的管窑陶艺重焕生机,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范例。

02

致敬词

半生守窑火,三代淬匠心,泥胎刻录楚陶艺;千窑传汉韵,百匠归故里,复兴管窑焕新生。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钱芳

来源 | 湖北省文明办、湖北文明网、极目新闻

发布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