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小程序,查看发车时间、途经站点和到站时刻,踩点出门……”7月1日早晨,黄州区东湖街道余家湾社区联投国际城小区居民汤卫健出门前,先打开手机小程序,查看到17路公交车即将到站,他马上从家出发,来到最近的公交站台。2分钟后,17路公交车到站,他顺利上车,整个过程无缝对接,省时省心。
平时,汤卫健出行主要以公交为主。曾经,由于公交车到站时间不固定,常常一等就是10多分钟。“特别是冬天和夏天,寒风吹烈日晒,等车的滋味不好受。”为此,他多次向12328交通服务监督热线致电,要求合理安排车次、缩短候车时间。
在黄冈市区,像汤卫健一样,曾经许多市民因为公交车等车时间长、公交线路不优、站名和路线运行不一致、乘车环境差等问题而苦恼。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市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投入,升级服务,解决群众出行中的痛点难点。
市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对城区城乡41条公交线路、230辆公交车、803个公交站亭及停靠点进行地毯式排查。针对群众乘车时“找不准、看不清、弄不懂”等问题,统筹15万元专项资金,完善站点、升级配套设施。城区公交实现了公交站名、站牌信息、车身标识、车厢路牌、语音播报的“五个统一”,新建26个公交站牌。
“现在,手机随时可以查询公交发车的实时情况,站点语音播报及时准确。”市民范志明说,“方便得很!”
为改善群众乘车环境,提升体验感,市交通运输局协助市公交公司筹集1000万元,投入一批新能源公交车。
7月1日,30台新能源公交车在黄冈城区“上岗”,投入到1路、6路、16路、22路等线路运营。
“这种新能源车辆有冷暖空调,夏天不再闷热,冬天可远离寒凉,乘坐环境真是好。”家住都市印象小区的陈大军老人说,“政府办了大好事。”
黄冈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张庆介绍,计划7月底前再新增10辆新能源公交车,重点投放到黄冈东站、黄冈西站等交通枢纽以及5路、旅游专线等主要线路,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触角就向哪里延伸。根据黄冈高新区、禹王工业园、科峰传动等单位和企业职工的乘车需求,在交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黄冈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和场站设施布局,为这些单位开设定制公交。目前,黄州中学有700名学生坐上了定制公交车上下学。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浩 通讯员 马文贺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