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助力城乡书法教育一体化

武穴市第三实验小学 胡平志 刘彩霞 罗敏 张亮

伴随着教联体改革的深入推行,武穴市第三实验小学于2023年7月挂牌成立,融合“五个校区”(玉湖、大桥、四望、铁石、栗木)、“两个教学点”(田应祖、德里桥)。

学校以“智文化”为核心文化理念,以“弘德强基 智创立人”为办学理念,将书法教育纳入教联体办学质量提升的特色分支,一路实践,一路探索,助力城乡书法教育一体化。

“机制互联”,达成管理协同

学校根植于老校书法教育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书法教师团队的资源优势,结合新校实际,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制订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教育教学计划,形成各校区联合发展、家校社多方共建的管理机制。

实施书法教育过程共管制。为达到全校整体实施与校区协同推进,各成员校在“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工负责、分权赋能”的管理机制下,形成“一盘棋”。以点带线,以线连体,交错推动,使教联体书法教育工作同步、自主、自成一体。

建构书法智能评测系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植入人工智能教学思维,发挥“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学优势,为传统书法课堂注入活力。

“培训互联”,达成师资均同

对于书法教学,农村小学教师有的会写但不会教,有的会教但不会写。为了解决讲写“两张皮”现象,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书写和执教水平。

自主理论学习。人人从《指导纲要》《语文新课标》学习开始,增强教师对书法教学的责任意识;学习古代书家的学书故事,赏析名家书法作品,聆听名家碑帖讲座,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书法素养。

分层业务训练。成立书法精英班和普及班,集中研讨课堂书法教学,开展书法课堂比武活动,强化隔周集中培训和自主习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尤其是通过线上晒作品共评鉴,线下专家面对面点评,加强互学共进。

对应师徒帮扶。实施师徒结对互动,建立名师骨干收徒,建立帮教机制,利用听课评课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带学助学帮助徒弟提高书写能力。

隔区课堂培训。组建核心校本土专家团队,实施校区间业务培训,引领全校书法教育发展,通过项目引领、资源整合、多维联动、整体推进的运行模式,重普及、抓指导,形成区校联动,校校联动,课内外联动的网络,构建教师书法发展共同体。

“教学互联”,达成课堂趋同

建构书法课堂乐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幼,其忍耐力和坚持性相对较弱,学校集中研究,建构书法教学乐学模式,使学生在书法课上注意力集中,充满对汉字的学习和书写兴趣。

树立榜样。教师的一手好字,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们在强烈的向师性的促使下,会以老师为榜样,努力书写规范、端庄、美观的汉字,这种积极的驱动力,能够积极促使学生以老师为学习目标。老师以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或板书,深深影响学生。

故事启发。以中国历史上书法家的故事来启发学生,如晋代的王羲之幼时练习书法,水池浸墨。借助故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书写汉字的热情。

儿歌激趣。儿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如,在指导学生写“鸟”字时,则“头小身大脚儿长,昂首挺胸站树梢”,儿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掌握书写的技能。

活动主导。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汉字,数“横画等距”,讨论写法,运用写法“一写”“再写”;评价作品,作品展示,都充分体现趣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把枯燥乏味的传统书法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课堂。学生充分领略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奇妙的表现力,学到书写技能,提高书写素养。

打造课后服务特色社团。学校的课后服务两节课,分为书法特色课和作业辅导课。书法特色课分校级和班级。每个班级设定专门教学内容,招聘书法专业教师,由专门团队管理,确保书法特色质量得到提升。

“教研互联”,达成提升并同

隔空课堂共享。每周三的上午,是学校书法教师集中教研时间,教研活动在智慧书法教室进行,开设隔空课堂,实现教研同步。如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充分自主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中UP共享视频进行再加工,制作自己的新课件。通过湖北教育云101PPT进行资源共享,还可通过此平台收到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促进专业发展。

名师团队引领。书法名师罗敏、朱华云下乡支教,带动成员校教师增强学研意识,以学促进,以研促改。王必超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团队深入各校区、深入青年读书班、深入语文教师队伍主讲书法课,进行书法专题讲座,加强学习互动,让书法教研增添生机。

“成效互联”,达成行动致同

集体荣誉不断增多。学校先后承办黄冈市“书法进校园”现场会、武穴市“五优一先”师生现场书画大赛等。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书画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篆隶行草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湖北省中小学学生社团创新先进单位、黄冈市“书法进校园”现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武穴市书法教育优胜单位等。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以王必超、李雄斌、刘彩霞等教师为主体的书法教育引领者,督促张湘君、刘庆玲等一批中坚力量习练,吸收朱慧娟、杨明等一群年轻教师,使学校书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书法教育根基越来越稳固,有力保障城乡书法教育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学生素质不断提升。以国家书法课程普及、校本书法课程强化、特色社团课程提升三种方式,学练赛相结合,使学生的双姿达标率、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书写基本功、品格修为不断增强。学生400余人次在首届“长江杯”全国中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篆隶行草总决赛、黄冈市“书法进校园”现场会、武穴市第三届书法教育“五优一先”评比等活动中获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