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工程看黄冈 奋进2023】龙感湖管理区: 深耕主导产业 建设专业园区

龙感湖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古称“雷池”。

该区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纺织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主攻方向,久久为功,集中突破,变“不越雷池一步”为跨越“雷池”。

目前,龙感湖管理区初步形成纺纱50万锭、织机1.5万台套、年产各类坯布10亿米的产能规模,拥有产业工人近万人,是目前中部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和全省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喷水织机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我们坚定不移将市委、市政府赋予龙感湖管理区的现代纺织产业链链长单位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奋力打好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增动能主动仗,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龙感湖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高维鹏信心满满。

握指成拳,久久为功,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

2008年,龙感湖工业园区迎来第一家织布企业落户。如今,100余家各类工业企业越过“雷池”生根成长。

龙感湖管理区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坚持“招大引强”与“招高引新”并重、“延链补链”与“建链强链”并促,积极对接央企国企及吴江、盛泽、柯桥等地开展战略合作,与大唐集团、湖北农发集团、江苏无染彩实业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和行业领军企业牵手,全力推动投资30亿元的大唐农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28亿元的羽绒服面料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华联集团4000台喷水织机及投资10.5亿元的黄冈无染彩公司三期等重大项目落地。

2023年,龙感湖管理区共签约引进江苏华兆林纺织品一体化等重大产业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80.28亿元。全年累计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续建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增规上企业12家,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4.3%。

积极导入专业园区模式,先后落地总投资近50亿元的闽商盛龙智慧纺织产业园和湖北新能投科创产业园,一个现代化专业纺织园区正初步形成。

链式思维,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围绕纺织产业链上下游,坚持以配套降成本,龙感湖管理区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加强上下游合作。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鼓励企业间开展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为弥补现有纺织企业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产业短板,该区利用政府专项债资金,投资2.1亿元进行纺织贸易产业园建设,项目集科技研发、商务会展、物流贸易于一体,即将投入运营。

利用毗邻九江石化优势,积极对接桐昆集团、恒力集团、至诚化纤等大型原料生产企业,推动大织荟三期新上化纤长丝及华联并购裕龙印染等补链项目,推进产业从化纤长丝到坯布、染整、成衣的全链条延伸。

聚焦“高、精、尖”,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全力推进黄冈无染彩公司35万锭全国最大色纺缝纫线生产基地建设,全年共投入7亿元用于工业技改。全区通过高新技术认定企业总数达到14家。

围绕做强产业发展支撑,该区携手武汉纺织大学,进一步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一体化步伐。注册成立龙感湖纺织供应链平台公司,引进世界500强厦门建发集团,打造纺织供应链金融平台,目前已完成首批授信10亿元。积极推动全区43家规上纺织企业整体进入华纺链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采购、内外贸易、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综合供应链服务。

改革创新,实干争先,提升质效加速项目落地

在龙感湖管理区,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和一名项目秘书全程服务,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发展护航清障。

创新“首席服务员”制度。实施登记注册“容缺受理”,推行企业“一日开办”,实现各环节办理时限以小时计算,企业开办全部手续一日内办结。

树立“高效”理念。抓实“双集中”,持续深化“双千”行动,加强项目引进全过程、全要素保障。推动班子成员领衔“双十工程”,副科级以上干部服务在建项目、规上企业、招商项目,打造“金牌服务秘书”品牌。全年共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0余件,落实减税降费3031.34万元,6个新进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大织绘、金博亿等重点项目从建设到进规仅用9个月时间。推行优质企业项目库,加强政银企合作,全区企业金融贷款余额突破达13.6亿元,同比新增38.9%。

树立“清障”理念。积极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集并56个生产队为31个新型社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深入开展“腾笼换鸟”行动,全年共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700余亩,激活厂房22万平方米。

(组稿:记者汪秀玲 通讯员张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