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早上,黄梅县黄梅镇居民梅丽丰送完两个孩子上学后,坐上公交,沿着整洁的城市马路赶往附近服装厂上班。
优质的教育,方便的交通,宜居宜业的城市,让梅丽丰一家人深感生活幸福舒适。
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去年以来,黄梅县作为全省推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6个试点市县之一,围绕解决“人口不聚集、城市不紧凑、产业不集中”等问题,按照目标设置、明确任务、配套政策、实施项目“四位一体”,系统推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省级改革试点,形成新一轮发展格局。
定制政策,牵引人口加快聚集
“人城产”与“产城人”,顺序一变,逻辑就变了。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着眼于人的需求来建。”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认为,“产城人”通常是先招产业,企业来投资后,再大规模招工,这种模式仅仅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人城产”,是以人为首要因素,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
如何让人口在城市聚集,实现人口转移的主动力?
“通过对进城农民和返乡人员首位需求调查,就业岗位、优质教育、住房改善排前三位。”黄梅县副县长、 “双集中”工作专班牵头负责人王小恒说,黄梅县靶向施策,明确36项具体任务,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产业等方面形成系列政策,促进人口加快聚集。
“以教育公共服务为牵引,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王小恒说,从2010年到2022年,黄梅县城每年新增近5000人。县城人口在2016年和2022年形成两个增长拐点,都与教育功能布局调整密切相关。
以教育为核心的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就地城镇化,是黄梅加快县城人口聚集的关键一招。
按照“北旅、中城、南产”的总体布局,目前,黄梅县在“中城”南片区新建三所学校,取消划片招生、就近入学限制,吸纳农村和县外学生就学。利用黄冈中学品牌优势,依托小池滨江高中组建黄冈中学黄梅分校,吸引县外学生就读。畅通教职工流动通道,出台购房补贴政策,深化教联体改革。“教育这块可增加县城人口2万多人。”王小恒说。
就业岗位上,拓展创业就业空间,成立国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对无技能的进城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以训送工”形式为企业输送就业人员,同时支持有一技之长人员创业就业,并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建设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搭建求职登记、岗位供给、技能培训和供需撮合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组建专班开展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招工。
在住房改善上,满足进城人员住房需求。推进保障房、公服房、商品房“多房联动”,为住房困难新市民安排保障性住房279套,为公共服务人员提供公服房800套,对新进城人员分类给予购房补贴。
规划统筹,建设绿色低碳县城
五米见宽的街道,整洁而干净;青石板路,古色古香。市民柳将兴漫步小南街,悠闲而惬意。“舒心,舒服,舒畅!”他连用三个词表达满足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南街是黄梅县最热闹的中心地段。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路面破损、道路积水等疑难杂症,让小南街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不少居民纷纷搬离小南街。2022年9月,黄梅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小南街进行整体改造,让这条小街充满了烟火气、文艺范。
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建设县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统筹规划,补齐短板,建设绿色低碳县城,系统解决空间、功能和品质问题。”多次调研中,刘欲晓一再强调。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修订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片区编制控详规:城南片区强化教育、商贸等功能,打造城市新中心;老城区围绕“四区联动”完善便民服务,打造慢生活体验区;城西片区近期保留城市田园空间,以年度用地计划控制开发时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抓好城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风貌管控等专项规划编制。
——推动县城有机更新。连通黄梅县城城西、城南片区的快速通道于2023年底通车,连接新老城区的五祖大道抓紧建设。城区备用水源工程正在铺设管网,污水处理厂在今年投产,雨污分流、中水利用等工程同步推进。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07个,推进实现“三无”小区物业全覆盖。推动历史街区更新,建好15分钟生活圈。
“构建县城的‘地域特色’‘历史特色’和‘环境特色’,才能提高县城建设质量,推进县城绿色低碳发展,进而实施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高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王小恒说。
三链协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1月10日,位于小池镇的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园里,机械穿梭,焊花四溅,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该园的建设补齐了黄梅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中的“染整”环节。
纺织服装产业是黄梅的主导产业之一,经过70余年的发展,黄梅拥有全产业链中纺纱、织布、染整、服装4个环节中的3个。而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园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痛点,还对大型纺织企业布局黄梅具有较强吸引力。
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支撑,如何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用供应链思维抓产业,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黄梅给出清晰的思路,着重打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特色文旅3个优势百亿产业。
调优产业结构、强化平台赋能、打造专业园区。黄梅大胆探索,狠抓落实。
在产业布局上,推动工业重心南移小池,县城集中发展以教育、文旅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五祖为中心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纺织服装方面,县城现有纺织企业向服装及设计文创、戏服延伸;小池主攻精纺、印染、化纤面料。农产品加工方面,县城主攻粮油精深加工,发展健康食品;小池主攻水产品、蔬菜板块,发展预制菜。文旅康养方面,布局“一核三区一环”空间体系,打造农文旅融合开放先导区。
在平台赋能上,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鄂东储备粮一期项目已建成,鄂东水产品交易中心即将开工,7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已完成基础建设,智慧物流园吸引邮政等8家物流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供应链平台正在积极筹建。
在专业园区建设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呼之欲出;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同步达成投资入园框架协议2家;二度梅返乡创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已落户2家企业,带动500余人就业。
聚焦“人城产”融合,唱响“双集中”好戏。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幅人、城、产三向奔赴的壮阔画卷正在黄梅铺陈开来。
(组稿:记者熊庆萍 通讯员洪涛 石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