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实验中学张浩校区 陶晶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向学生讲解课本的基础知识,也要培育学生的品德,从而推动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培养,必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呢?本人作了一些尝试。
家校协同合作,建立德育教育共同体
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德育教育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家长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老师可以利用班级家委会,经常邀请家长到校参与各种评比等活动,家委会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进行道德教育。如,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有关内容,给孩子们讲述中华美德,然后携手家长,让孩子们进行家庭劳动等实践,并通过自身行为引导,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中华美德。
家校联合,并非指家长对老师的教育进行配合,而是要与老师组成一个德育教育共同体,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推动德育有效培养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实践。所以,要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堂德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并对教学策略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最终构建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对德育的有效培养。
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德育培养融入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素养,积极学习国内外德育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进行教学实践,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注重因材施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德育培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情境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出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通过投影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文本知识训练为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从而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以课本内容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古以来,爱国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文化传承,是国人最淳朴情感的体现。在小学教学中,爱国意识的培养是德育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深入了解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之后,学生们一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多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事迹,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比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采用生动的现实教育,比较近代的贫穷落后和现代的繁荣昌盛,亲身感受到我国发展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还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要加大力度,不断探索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