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变单一治为综合治 变废弃水为可用水

本报讯 (通讯员刘博 王姝琪)近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污水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资源化利用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丘陵地区集中村庄“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治理之路。截至目前,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位居全市第一。

高站位统筹推进,变“单一治”为“综合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治,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专班,一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人居环境提升整治项目。2021年12月编制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红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成立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对计划安排、推进机制、宣传教育及制度保障进一步明确任务清单。工作专班专题研究,决定在393个行政村中优选倒水流域村、重点旅游村、将军故居所在村,同时结合全县确定的共同缔造村、临近乡镇且具备实施条件可直接纳管的村并剔除常住人口较少的小型自然湾,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多渠道筹集资金,变“单一筹”为“多处筹”。通过“政府争取项目支持一点、社会资本投资一点、村组两级出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群众投工投劳降一点”的多元投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红安县金圆生态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总投资5.18亿元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贷款项目(实际贷款4亿元用于红安县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建设),经省农发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该项目部分村庄已开工建设。5月8日,该县印发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方案。其中衔接资金3000万元用于太平河小流域内4个乡镇22个行政村(28个自然湾)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小流域治理亮点工程必备性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升紧迫性,经小流域沿线4个乡镇党委认真研究并通过现场踏勘最终确定治理村湾及具体建设内容。该局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并成功争取到全市唯一一笔1817万元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开展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污水资源化利用,变“废弃水”为“可用水”。全县通过纳管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自然湾组463个,占比21.8%;使用光伏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的自然湾组105个,占比4.9%;建设大小三格化粪池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的湾组1555个,占比73.3%,至此,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放之任之到“引污入池”简易处理再到系统集成、集中处理、循环利用。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变“废弃水”为“生产水”,既实现污水变废为宝,又实现农村污水的“零排放”。

健全管护机制,变“不好管”为“管得好”。坚持“党建引领”工作思路,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村集体负责处理设施运维。以群众理事会为带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设施监督和管理。同时建立生活污水管网管理、污水处理终端管理、垃圾收集转运、环境卫生管理、当家塘水环境管理等制度,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村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巡查、清掏及除杂等日常管护,工资由乡镇财政承担,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治”为“我要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小组为单元,开展“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环境卫生攻坚行动,坚持自己的村情自己熟,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的方案自己定、自己的村庄自己建。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共同缔造、流域治理、厕所革命、示范创建等相关项目充分结合、协调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维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意识,自觉投入到管水护水治水行动中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