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
头在木子店的巴水,绵延三百余里,生活在巴水流域的乡民们祖先就是巴人,楚西的巴人们在春秋时暴动,后又流放江夏,再沿鄂东五水而上,避祸定居于此。巴水孕育着巴人的子孙,延续着巴人的习俗,赓续着巴人的五水蛮文明。
时光拉走封建和蛮荒,迎来近代工业和现代农耕,巴水唤作了巴河,没有机器和钢铁,没有黑水和乌烟,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巴河水孕育出的巴河莲藕更像是先人扎在这块土地的根。巴河的入江口,就是靛儿口中狗子不吃剩饭的地方,从这里走入大别山的怀里,宽阔而明亮,大别山的美食不少,罗田板栗、英山茶羹、麻城肉糕、团风狗脚。当然了,自是少不了家门口的烧梅和东坡肉,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是我,热气腾腾的吊锅,虽说是吃遍了,可它们终究是窗外的风景,不去靠近时,倒也馋不起嘴,唯一能被梦和记忆勾住心神的大概只有巴河的藕了。
过江名士开口笑,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鄂东人唱出的歌谣更是说出了巴河藕在大别山美食中的位置,世上九孔藕,唯独巴河有,过去常听老人们说,孩子多吃九孔藕,脑瓜子聪明,人也水灵。躺在巴河脚下的这块土地上,闻一多那斑鸠唤雨时候,湖上飘满紫鸡头,丝瓜爬上了树,吊在藤须上巍巍颤的小葫芦,像橄榄的黄瓜儿,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徜徉于活灵活现的乡土画里,怪不得也艳羡地发出我要回家的心声。继梁漱溟后,提出新唯识论的哲学大儒熊十力,被康熙封为医圣的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他们莫不是巴河的孩子。最应该感激的最易忘记,谁诚心亲吻过亲爱的土地,参天大树为什么要深深扎根,是为了繁茂它绿色的生命,秦兆阳的大地莫不是对于故乡、对于巴河这片土地最深情的惦念。
九孔藕是巴河粘连在楚地的根,毛节和洲藕经过冬天的蛰伏,产量更大、口感更粉糯。再捎上藕带,便成了乡民口中的荷塘三宝。乡人也会把挖出的藕一濯再濯,若是渴了,拿刀削了,照样洁白胜雪,嫩脆汁甜,长长的丝是这土地母亲对于巴河儿女的眷念,现代文明带来交通的便利,使得食材的季节性变弱,一年四季都能寻到藕的踪迹。母亲说炖排骨藕汤就得用巴河藕,这是外婆生前说的诀窍。食材的重要对于排骨藕汤这道家常菜来说更是紧要。巴河的藕质洁白似雪,入汤久煨不化。说起家乡菜,也只有外婆教给母亲做的排骨藕汤最解馋,那是巴河人世代赓续的情感。切成段的排骨下锅焯两次水后,热锅放油、姜、蒜、花椒爆炒,出香味后再放排骨,炒出香味后下入适量开水,煮出浮沫后用汤勺撇去,而后倒入瓦罐,将新鲜的巴河藕去皮切块下入罐中直至沸水煮开,盖上盖,关小火,煨炖四十分钟后入盐、胡椒、葱花等,适时沿着罐沿发出的呼呼声能顺着喉咙勾动肚子里的馋虫,病的时候喝上一碗,一夜无梦。
寻常的藕,和着几片姜蒜,经过长出白发的妈妈的手,就能烹饪出清甜香浓、唇齿留香的汤,可在我眼里,它同样是巴河文化的放大与伸展,丝不断的莲藕,喝不腻的汤头,忘不了的思念,戒不掉的乡愁。我永远都记得,只要妈妈把排骨藕汤端上桌,那饭就格外香,吃着吃着就会听到欢笑,笑声从锃亮锃亮的桌上响起,它调皮地飘出窗户,没一会儿,笑声倏地扩大,把村庄和城市都包容起来,像被晚霞映红的砖瓦楼墙,也像荆楚儿女对时代生活的回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