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学校,如何快速获得家长和社会认可?
唯有教学质量!
对此,黄冈市齐安学校(黄冈思源实验学校齐安校区)校长王萧感受颇深:2022年建校正式招生时,对于学校教学质量,不少家长持怀疑态度,第一年初中部仅招收约300名学生。
随着孩子在校的成长变化,家长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特别是2025年首届中考,学校以优异成绩,交出高分答卷,彻底征服了家长,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齐安学校,探寻学校三年蜕变之路。
用成绩打破质疑:
首届中考24人录取黄冈中学
“对于这所新建学校,一开始,有的家长并不看好,纷纷抱着观望质疑的态度。”王萧回忆道。
因此,第一年招生,周边群众反映冷淡。一些家长甚至舍近求远,想将孩子送到其他学校。首届学生只有300来人。
令人欣喜的是,仅仅3年时间,学校就用实际成绩,打破了家长质疑。
2025年首届中考,齐安学校24人被黄冈中学录取。其中,1名学生以全市预录第一名成绩,提前录取到黄冈中学;23名学生通过中考,考取黄冈中学。分配生名额达线率100%,且学校最低分配生分数,高于城区分配生线约10分。
在首届生源质量偏低,教师队伍薄弱的情况下,中考最高分达746.5分,人均543分(高于全市中考平均分),普高上线率达80%……
看着一个个亮眼数据,王萧自豪地说:“此前,该片区从未有过预录生,此次破纪录;而且学生入校的成绩和中考成绩相比,学科成绩均呈上升态势。”
学生郑皓文今年考了746.5分,录取黄冈中学。3年前,郑皓文父母对于孩子就读这所新建学校有些担心。如今,郑皓文妈妈高兴地说:“就读齐安学校,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分层走班教学: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齐安学校九(7)班班主任贺立勇坦言,由于家长的质疑,学校第一届生源质量非常一般,入学时,全区前100名学生一个都没有。
但经过3年时间,80%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理想高中。
初三年级蹲点副校长王长生介绍说:“教学质量的提升得益于教学抓得好,一是时间抓得紧,二是分层教学抓得实。”从初一年级开始,学校就确定了三年目标。教学上,抓好每个时间节点,突出阶段重点。比如,初一时,着重打基础;初二时,面对地生、体育等考试科目,拿出时间开展针对性特训;每天早晚开展体育训练。初三前一段时间重视理科复习,最后一个月,则重视文科读记类。
这种根据时间节点,重点抓、抓重点的做法效果明显。以九(7)班为例,全班45人,地生每科49分以上有35人。体育满分有18人,政史整体也考得非常好。
在贺立勇看来,全体学生成绩整体提升,更得益于学校决策分层走班教学,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在齐安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学科情况,利用自习时间,分层走班教学,开展精准辅导。分为培优班、提升班、基础班3个类别,比如,数学薄弱的学生进入数学基础班,英语优秀的学生进入英语培优班。
这种分层分类教学,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基础弱的学生“跟得上”,对每个学生自动完成了培优补差。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
学生郑皓文深有感触地说:“让同一水平的学生处在同一赛道,老师精准辅导,大家比学赶帮超劲头更足了,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浓。”
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这个夏天,九(7)班学生杜斌(化名)父亲杜宜刚的心情格外好,儿子以726.4分被黄冈中学录取。
2年前,儿子因迷上电子产品,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苗头,父子关系一度紧张。
“那段时间,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并跟我们打电话,指导我们怎么跟孩子沟通。还亲自到家里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杜宜刚回忆说。
幸运的是,在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下,杜斌回到了学校。杜斌回归后,在班主任的持续关心下,不断进步,今年中考,考取了黄冈中学。
杜斌的蜕变,是齐安学校坚持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全国优秀教师、九(6)班班主任童卫星说:“十几岁的孩子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引导和督促非常重要。”
因此,齐安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老师做到“四勤”:勤到班、勤谈心、勤走访、勤反思,时刻关注学生状态,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九(6)班曾有位学生不仅成绩不理想,而且态度散漫,对学习直接“摆烂”。在家访中,家长甚至对老师表示:“对孩子的成绩已经不抱希望,放任自流。”
童卫星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纠正家长思想,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对孩子进行引导。
在家长老师的持续努力下,今年中考,该生考590多分,家长喜不胜收。
“在齐安学校,‘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真正践行教育家的精神,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已成为我们共同信念。”王萧说。
据了解,在常态化的家校互动中,家校形成同频共振的合力。为更好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分别成立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校级家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课改方向、发展目标。并让家委会参与班级、学校管理。
王萧坦然地说:“现在,学校已经基本形成家长全力支持学校工作、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良好育人生态。作为一名齐安学校的人民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栋梁。”
记者 李维 通讯员 王爱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