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张手绘图纸,揭开黄鹤楼重建背后的故事

今日的黄鹤楼


是中外游客来到武汉

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但你知道吗?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历经了27次毁坏、重建

如今,它屹立在蛇山之颠

默默守望着武汉这座城

和在这座城里的人

让我们一起将时针拨回1979年,在一张张手稿中揭开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11月5日“武汉设计”领军企业之一的中南建筑设计院带着黄鹤楼的手稿登上了央视,在央视财经频道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中,中南建筑设计院和重建黄鹤楼手绘设计图的故事,向世人讲述了黄鹤楼重建的历史境遇,重现了消失近百年的“天下绝景”,展示了新时代黄鹤楼的风采。

这份施工图绘制于1979年

由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

历经两年之久,手绘而成

共计约150张

一张张设计图

不仅重现了

消失近百年的黄鹤楼

古朴雄健的姿态

更浓缩着

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黄鹄矶头旧貌。 图片来源:《黄鹤楼设计纪事》

让我们一起从手稿中

回忆重建黄鹤楼的

那段岁月

👇👇👇

重启

黄鹤楼历经27次毁坏、重建,1978年5月湖北省重启黄鹤楼重建工作,并向全国征集重建方案,经过层层遴选、激烈角逐,中南建筑设计院提交的设计方案通过了评审。

设计师(站立者)向院领导和日本客人讲解黄鹤楼设计方案。

当年设计团队翻阅了大量典籍资料,最终找到了一张黄鹤楼北面视角的照片,这张拍摄于清朝的影像,是历史上现存的黄鹤楼最早的一张照片。

设计师手绘的新黄鹤楼方案草图(图片来源《黄鹤楼设计纪事》)。

难题

设计团队决定以此为原型,按照清朝黄鹤楼的基本风格和特征,进行重建方案的设计。但重建后的黄鹤楼位于蛇山之上,如何保持自古以来登高远眺长江水的诗情画意,成为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大难题。

设计师手绘的新黄鹤楼屋檐图纸。

在新的设计方案里,设计团队结合城市发展变迁和未来高层建筑发展需要,参考清代黄鹤楼的三层高度,将黄鹤楼的高度提升至50米达到5层楼的高度。

层层飞檐如鸟斯革。

同时将屋檐的设计改为层层飞檐,四望如一“下隆上锐,其状如筒”的造型让黄鹤楼从任何角度看,都巍峨壮观。屋檐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大飞檐轮廓,按照传统的、古典的形式进行设计 。

“下隆上锐,其状如筒”的黄鹤楼建筑主体。

新生

1985年6月黄鹤楼主楼,落成千年的等待黄鹤终于归来,5层飞檐,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黄鹤楼整体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韵,屹立在蛇山之上。

提起黄鹤楼人人皆知,但提起荆楚派建筑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举个例子,湖北省博物馆就是荆楚派风格的典型之作,去过省博的你感受到了荆楚派风格的精髓吗?

楚国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

宫殿、宗庙、公府、

馆榭、地宫、离宫、

坛、祠、观景楼阁等

虽然这些建筑种类和功能不同

但都始终流露着

楚国“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

从屈原的诗作《招魂》中

可一览荆楚建筑的超拔脱俗

01、庄重与浪漫

楚宫“地室金奏”的布局、“多珍怪些”的室内陈设,使严肃的宫廷像音乐厅和美术馆一样呈现出浪漫的生命气息。

02、恢宏与灵秀

楚国建筑既气势宏伟,又空灵深邃;既有轴线布局,又不刻板对称;既方正实用,又组合自由,表现出宏大与秀美的特质。

03、绚丽与沉静

楚人用色,以“红、黄、黑“为主调,又辅以其他微妙的色彩调和。既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又有艳而不俗、稳重大方的高贵感。

04、自然与精美

楚建筑既有“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的依山傍水布局;又有“仰观刻桷,画龙蛇些”的檐下雕饰。

百闻不如一见

在荆楚大地上

有很多荆楚派建筑的代表作一起来看看吧

东湖建筑

东湖风景区的楚文化游览区,通过优美的园林建筑,将屈原《楚辞》中的浪漫想象化作可视、可游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了楚建筑庄重与浪漫、恢宏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的典型特征。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以“楚宫双阙对阳台”的典型布局,体现楚风建筑博大的气势。以富于变化的体型和空间,融入东湖的自然风光,运用现代工艺,赋予楚凤建筑鲜明的时代气息。

荆楚建筑形体层台累榭屋顶出檐深远,凸显出楚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筚路蓝缕、一鸣惊人的精神气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荆楚建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武汉发布 央视财经 国资小新 中南建筑设计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