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我还没下班的话,那我一定是在上班。”前段时间,废话文学流行,这句话乍听起来也是。但对很多人来说,它在现实中又充满了使用场景。
比如,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我和伴侣之间的对话。我几乎每天都比她早下班,在我的下班时间,只要她没回复我微信,我就知道她一定是在上班。不仅如此,即使是名义上的“下班后”,她依然可以保持上班状态。我虽不懂,但大受震撼。
作为一个某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家属,我经常在家里听到她和同事们开线上会议的声音。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连手机那头领导的话语都清晰可闻,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列席”了别人家的会议,由不得我。
我有一个同学,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在“下班后”要学习和处理的事情很多。渐渐地,他的伴侣感觉被冷落,平时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大吵一架。相恋7年的女友,一气之下删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从“少了交流”一步跃进“无法交流”。
后来,这位同学再次恋爱,我们蓦然发现,新的伴侣是他的一位同行,甚至在一个单位系统内。一瞬间,我们仿佛明白了很多:可能真正懂你工作的人,才真正能懂你吧。人在职场,有太多身不由己。而很多身不由己,其实原可不必。
下班后,来自公司的电话和消息,骚扰的仅仅是当事人吗?不,还有伴侣、亲人、朋友,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的全部社交圈。一个人被占据,自己逃不出,势必也会拽住周围的人。
最近,葡萄牙出台了一项新法律,禁止雇主在工作时间以外通过电话、信息、邮件等方式联系员工;若有违规行为,雇主将被处以罚款。这听起来让打工人扬眉吐气,如果能够执行到位的话。
对下班后的工作消息,韩国表现得更严厉。2019年7月16日,韩国《禁止职场欺凌法》正式施行,下班后给下属发工作指示、让女职员跑腿泡咖啡、向员工劝酒等行为,都被列入职场欺凌。
我们其实也有着类似共识。2018年,浙江宁波的王女士,曾因在晚十点前入睡,没有及时回复工作消息,被辞退。后来,王女士在宁波市总工会的帮助下,成功维权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
法律和社会规则保护员工的休息权,这应是个世界性的新趋势,该有新制度,甚至新发明。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就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我记忆犹新的,除了席瑞的那句“我们已经不配享有一整块休息的时间”,就是子寅提出了给办公软件设置“已回未支付”功能,质问“一个办公软件,为什么下班还能发消息”?在工作时间外想得到同事回复,建议付费进行。
子寅的建议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发生呢?
当我们在探讨这一话题时,其实还有意无意忽略了:下班后依然被工作随意惊扰,一个大前提是智能手机普及了、社交软件的工作化应用普及了。
在没有个人手机和家庭电话的时代,下班后,企业单位要想跟员工沟通,是比较困难的。没有紧急的事情,一般不太可能去打扰员工,有了紧急的事情,也只能派人登门拜访。
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加速了一切。它在打破原有社交格局的同时,也在不断重建规则,只是这个规则,本该更具人文关怀。
我们是企业单位的螺丝钉,更是有血有肉有生活的人。在规定的时间工作,在其他时间舒心生活,才会有人间烟火。
(来源:澎湃新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