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实验中学优秀班主任周志刚:36本工作笔记的育人温度

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柯孟洵

深耕教坛20余载,18年班主任生涯,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被学生们亲昵唤作“刚哥”。这声称呼里,藏着学子对他的敬畏,更饱含着跨越师生界限的脉脉温情。他,就是武穴市实验中学优秀班主任周志刚。

从教以来,他以高尚品格诠释师德真谛,先后荣获武穴市优秀班主任、武穴市园丁奖、黄冈市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在市、地、省级讲课研课比赛中屡创佳绩,用一串串扎实的足迹,书写着一位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

36本工作笔记——

见证“刚哥”18年的坚守

“勤工出巧匠”,这是他常挂嘴边的教育信条。

“惩罚不是终点,反思才是。”“真正的成长,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知道怎么站起来。”翻开他的书柜,里面整齐码放的36本工作笔记格外醒目,纸页泛黄却字迹清晰,静静诉说着18载春秋里的育人故事——

每日雷打不动的班务小结里,记着课堂点滴与成长细节;每周三次的晨读跟班记录中,藏着他与学生同频的书香时光;每月10户的家访手记上,写满家校共育的思考与感悟……字里行间,皆是深耕讲台的印记。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成为样板。”这是他常对年轻教师说的话,更是身体力行的准则。

2020年疫情来袭,他从“零”学习软件剪辑,让网课变得生动有趣;学校运动会上,他如离弦之箭冲过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用蓬勃朝气点燃赛场。正是这份以身作则的“刚劲”,铸就了班级“令行禁止,动若风发”的铁血作风。

毕业季的教室里,总有感人的场景在上演:一米八的男生红着眼眶与他击掌告别,内向的女生攥着亲手写的信笺轻声道谢,家长们集体送来“师恩润泽桃李,硕果满挂瑶枝”的锦旗……这些温暖瞬间的背后,是他18年如一日的细心守护。

这位以“严”著称的班主任,心里藏着对学生的细腻观察。喧嚣课间,他能敏锐捕捉到突然沉默的身影;收作业时,他会留意笔迹里藏着的情绪波动;遇上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悄悄垫付费用,却总以“班费支出”为由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

18年来,他累计家访超500户,写下10余万字的家访手记。他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每天雷打不动的“教室等候”,诠释着“最长情的陪伴”。

独创“三阶育人体系”——

刚柔相济间透着育人的精准

他的育人之道,既有烈火淬炼的严苛,亦有精准控温的智慧,刚柔相济间透着育人的精准。

在他手里,三年初中生涯被拆解成清晰的成长阶梯:初一年级抓队列站姿、课堂礼仪等行为规范;初二年级重审题思路、逻辑表达等思维养成;初三年级则通过长跑、限时训练等强意志淬炼。

日常管理上,从“书包五步整理法”到“课前三分钟静心术”,三年如一日狠抓习惯养成;思维锤炼上,研发“思维导图笔记法”“错题四步分析法”等10余种学习方法。

为帮学生找对学习路子,他琢磨出不少“金点子”:“思维导图笔记法”让知识点成网,“错题四步分析法”(找错因、标考点、重解题、同类练)专治马虎,前后加起来有10多种。作业本上,除了红笔批改,总有一行鼓励的话:“这道题思路比上次清晰多了”“这个解法很巧妙”;每次考试后,那本翻得卷了角的《学生成长追踪册》就派上用场,里面按学号排着“一生一策”:谁偏科要补弱,谁粗心要练专注力,谁压力大要疏导,写得密密麻麻。

“他管学生严,但有章法。”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

他独创的“三阶育人体系”在年级里小有名气:第一次犯错口头提醒,第二次书面警告,第三次就得写反思并请家长到校,一步步升级,让学生知道边界在哪。

说到手机管理,他态度明确:“课堂和学习时间绝对不能碰。”真遇上管不住自己的,他先找学生和家长聊,聊不通就暂时收缴,但总会附上一封手写的《致家长书》,说明原因和保管方式,承诺中考结束原物归还,刚硬中见温情。

初二时,5名男生沉迷手游,影响学业,家长无奈求助。他在班会念出记录的违纪情况,提出代管手机至中考,并用收据保证归还。周末,他骑车家访,蹲身与学生谈心,最终收齐手机锁好。随后,他为学生定制方案:给张某设“单词闯关”换球赛门票,给李某备错题本,让王某改讲历史故事。

一学期下来,效果很明显:上课睡觉的少了,作业按时交的多了…….

40出头的他,既有18年沉淀的管理智慧,又不失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刚研究的“AI学情分析系统”已用在新班级筹备中。这位正值黄金年龄的班主任,正带着他的“管理宝典”,迈向又一个三年征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