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黑龙江疫情防控工作中,农村成了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1月12日,河北省召开第四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本次河北疫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农民为主。截至当天,农民占所有病例的70.07%。同日,黑龙江省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强调要把农村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
农村为何会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就病毒传播和疫情防控而言,农村和城市的情况有何区别?春节将至,如何堵住农村疫情防控的“盲点”?
带着这些问题,思客连线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中国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和河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杨磊。
农村为何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
受访专家认为,此次农村疫情暴发与农村居民喜爱聚集、卫生意识淡薄和农村基层卫生条件相对落后有关。
杨磊:第一,这种情况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我们都一直说农村人口少,但农村居民对一些红白喜事非常在意。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导致大量人口聚集,而这些聚集的场所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这可能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一个原因。
第二,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相对淡薄。我们从这次疫情的确诊病例中,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高频词汇:自行服药和诊所。当他们出现发热症状时,首先想到自己在家里吃点药,实在扛不过去的话就去找乡医,要求输点液,但是农村居民一般没有“我要去做核酸检测”这样的意识。本次河北藁城多个确诊病例其实都是在已经发病,或者说在已经出现症状后自行输液,一直到核酸检测被发现感染,其实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或者说早期发现的机会。
梁晓峰:从整个国家的卫生状况来看,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一直是预防为主,强调基层。现在新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是强化社区基层卫生,但要落实到地方层面,地方政府手里的资源还是有限,特别是社会发展也还没到一定水平,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缺乏且现有医疗人员专业素质还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卫生意识不强,这不单单体现在这次传染病的应对,也体现在卫生习惯、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上。
就病毒传播和疫情防控而言,城乡之间有何差别?
杨磊:就病毒传播而言,国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更新了8版防控方案。这些防控方案明确提到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人群是普遍易感的,城市和农村的人都是我们的人群,所以在人群上其实是没有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城市人口的密度比较大,病毒传播性更强,但城市的疫情防控比农村更严格。我们经常去一些活动场所,必须扫二维码,必须戴口罩,这些活动场所都有消毒的措施,会有专门人提醒你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情,这其实在客观上促进了更为严密的防御行为。
然而农村居民一直觉得自己是熟人社会,邻里关系都比较近,一般没有外来人口,也没有外来病毒输入,所以就忽略了防控措施。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其实对于防控防疫措施来说,不外乎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应该都是一致的。
春节将至,如何堵住农村疫情防控的“盲点”?
杨磊:首先,要加强农村居住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提倡他们戴口罩、勤洗手,特别是在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尽量少摆宴席,避免人群聚集。在这一点上,农村的防控需要比城市做得更多。
其次,农村居民也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强化包括对外来人口验证码在内的登记制度。最重要的一点,要大力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的作用,这也是国家一直在强调的。
梁晓峰:一方面要加强卫生系统的建设,要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其他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医联体,大医院和基层结成帮扶对子,这几年做了不少,但毕竟覆盖率不是太高,要快速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
另一方面要有好的政策鼓励有水平的医务人员下到乡里去。我们这么多年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政府还要加大投入,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现在的设备和人员素质都还不够,单靠上面来补助肯定不行,要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可以加大当地招生量,要求医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服务,当然还要进行进一步培训,在大医院进修完后再回到老家来工作,这样水平就提高了。有些地方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但是覆盖率不是太高。
另外要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待遇,现在很多这样的人员,半工半农,他既是农民也是医生,也是从赤脚医生转过来,补助待遇还不够。
还有刚才说的设施方面,像核酸检测,PCR仪,能不能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配上?大面积覆盖需要政府有很大投入。所以要及时发现传染病,农村地区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来源:新华网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