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发放消费券!保就业保民生,武汉出台这些“硬核”举措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一季度全国GDP下降6.8%,消费在疫情重压下直降19%。疫情突如其来,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巨大冲击,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期之内。

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疫情消退后经济社会运转正快速恢复,二季度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可期待。但作为抗击疫情主战场的湖北和武汉,实体经济遭受疫情重创,元气大伤,加之重启时间滞后,各种风险敞口尚未完全释放;社会心理层面,疫情阴影一时难以消除,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委实不能盲目乐观。

一、发放23亿元消费券,是“对冲疫情影响”应急之策

解除离汉通道管制后,武汉一手抓社区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大街车流日渐增多,商业网点陆续开门迎客,整座城市日渐苏醒活分了。

但不少市民心有余悸,依然保持出门不逛街的惯性,商家期盼中的一拨报复性的消费,并没有如期而至。

这一方面,是因为防控不松,市民出门受限;另一方面,也因为每天都有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案例。社会面一天不干净,不仅防控不能大意,武汉人心理防范意识也始终绷着;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市民两个多月没工作,口袋瘪瘪啊。

4月15日,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指导下,中国银联湖北分公司组织各商业银行开展惠民消费活动,通过云闪付APP首期发放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

消息一出,市民调侃说:“一分也是爱”。但是这个消费券,因要绑定相对陌生的“云闪付”领取,而非人们熟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让不少人犯了难。不过,中国银联“云闪付”能够率先站出来,应该得到掌声。需要说明的是,它是商业行为,和政府消费券不是一回事。

市民关注,议论纷纷,说明心向往之。一段时间以来,已有不少城市发放惠民消费券。武汉市也在日前宣布,4月19日起至7月31日将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23亿元消费券,分为餐饮、商场、超市(便利店)和文体旅游4类,其中5亿为政府出资,剩余18亿由平台匹配,定向鼓励本地消费者,扶持武汉商家,拉动线上、线下消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发放消费券,是“对冲疫情影响”的应急之策,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既提振消费,亦温暖人心。

据说杭州市3月27日起陆续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之后,撬动了1:15的社会消费。武汉发放23亿元消费券,手笔更大,拉动上百亿元的社会消费,应该不在话下。

但大家都清楚,疫情防控常态化,与日常生活常态化是一对矛盾。阻碍消费需求的是根本因素是新冠病毒,而应对疫情反弹,则是一场持久战。要恢复生机活力,再现烟火繁华,发放消费券还远远不够。

二、救助中小微企业,既是保生存,更是保就业

消费不振,除了疫情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吸纳全社会超过七成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仍处在朝不保夕的生存困境之中。

遭受疫情重创的武汉酒店业、中小微餐饮业不约而同向政府发出求救信。疫情期间共有340多家酒店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粗略估计成本支出2000万元,但疫后却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他们通过微信公号“酒店公寓志愿联盟”发出求救。近百家中小微餐饮业主称去年便有95%的餐饮企业处在亏损或微亏临界状态,疫情导致关门停业,经营生活难以为继。他们都希望政府通过资金支持、贷款担保、房租减免、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全面支持纾困。

据记者近期调研了解,文旅、线下实体门店等多个行业中小微企业,同样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和生存危机。有武大学者称,疫情带来的“破产潮”和“失业潮”无可避免。一些难以脱困的中小微企业,借助政府推动复工复产之机,在欢迎员工回来上班时,已经准备好了解聘通知书。有老板说,疫情期间硬着头皮撑着,不给员工发基本生活费良心过不去。现在开门营业了,生意却格外清淡,不裁员怎么办?还有老板说,让我照顾员工,谁来照顾我呀,手头欠着银行贷款还不了,再想去贷款银行给吗?

话说得难听,却是实情。

4月18日,武汉市政府释放12条《政策措施》,涉及定向纾困贷款、减免租金税费、缓缴社保费用、保障水电气供应、优化政务服务等多个方面,以实际举措“搭把手,拉一把”,让在困境中挣扎的中小微企业活下来。

而对于置身中小微企业数以百万计的“月光族”和低薪阶层,如何保住饭碗,确保收入稳定,是他们真正的焦虑所在。一位期望再就业的导游戏谑道,我想去吃小龙虾、撸串儿,但是口袋里没钱,也没那个时间,一直在找活干的路上。

救助中小微企业,既是保生存,更是保就业。而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三、民生经济“保卫战”,期待打出系列精准“组合拳”

中小微企业的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且不说服务行业如果纷纷关门,会传导生活不便;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倒闭,会伤害实体经济运行;更大的问题是,由此造成的大量员工失业,关系社会稳定。

中小微企业千难万难,核心是资金周转难。

早在3月下旬,武汉市发布21条《政策措施》,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其中之一是筹措首期2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以全额贴息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的无息贷款。

日前,武汉市再设立200亿元贷款额度的定向纾困资金,用于对个体工商户的贴息支持。同时,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资金,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有专家指出,满足中小微企业对维持正常运转、投资和债务资金需求,不仅仅要提供信贷支持,更要通过改革,创造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资本、提供筹措权益资本的机制。在这方面,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有成熟的经验。同时,还要发展各种各样的政策性金融业务。

武汉市复工复产复市,困难不少。武汉城市圈周边地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复苏基本面要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早些天,我们在阳新县了解到,当地一家有四五千号员工的制鞋企业,因失去订单,至今仍未复工复产。而放眼全省,尽管像这样尚未重启的规模以上企业寥寥无几,但复工率不等于到岗率,复产率不等于达产率,由于需求端的萎缩,低负荷生产普遍存在。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提出“六个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正视困难,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化危为机,湖北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者都在积极努力。前些日子,为组织农民工跨省外出务工,为积压滞销农产品“直播带货”,各地党政班子“当家人”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据了解,全省各地正在陆续出台更多暖民心、强信心的纾困惠民政策。衷心期待湖北和武汉出台更多“硬核”纾困举措,打出系列精准救助“组合拳”。让中小微企业生存下来,以畅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不仅能稳住就业,重新焕发市场活力,提振社会消费信心,亦能更好地“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值此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需要的是全社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打好民生经济“保卫战”。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