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遭遇“儿科医生荒” 政协委员支招:增儿科专业

“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随着新生儿的增多,儿科医生和妇科医生缺口正不断增大。”4日,针对“儿科医生荒”的现状,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良娟建议,应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同时应加强儿科医生的人才培养,逐步扩大招生儿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及招生规模,并适当减少儿科专业学生学费,给予一定补贴。

  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亟需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医生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更高,而收入却属于较低水平。”罗良娟说,成人可以直接口述病症,进行系列检查,而幼儿由于身体娇弱,很多检查和手术不能做,且不能清楚说出自身症状,只能靠父母通过观察,代为描述,因此儿科医生要求的素质更高,诊断孩子比诊断成人的成本也高出许多。因此,罗良娟认为,在卫生管理方面,医院在绩效分配上应对儿科科室进行倾斜,让儿科医生的收入有所改善。

罗良娟表示,医学院对于儿科医生的培养应该增强。2016年,教育部宣布恢复和扩大儿科专业招生,未来应逐步扩大儿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提高儿科专业招生比例。同时,政府也应适当降低儿科专业学生学费或给予适量补贴。

  社区应配套老年“日托” 解决居家养老问题

在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重的背景下,“养老”话题备受关注。由于西部地区是劳务输出大省,“空巢老人”现象更为严重。在罗良娟看来,除了适合高收入人群的疗养医院,和政府“托底”的养老院及农村敬老院,90%的中国老年人更青睐居家养老,这也与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

罗良娟认为,居家养老的重点是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国家相关部门应配套老年人的“日托”——社区的养老机构,让老年人早、晚可以在家享受亲情温暖,白天可以在社区养老机构“日托”,丰富老年生活。

来源:央广网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