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城市第六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长发披肩的女教师穿梭忙碌,她时而俯身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时而埋首案头认真批改作业,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位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焕发的教育工作者,正是湖北省特级教师、黄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易营军。从教35年,她用“真味数学”的教学主张,在黑板上书写着教育的真谛,在乡村的讲台上播撒着智慧的种子。
“真味数学” 让知识焕发生命的温度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知难而退。易营军创新提出的“真味数学”教学主张,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鲜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潜能。
课堂上,当易营军让学生用绳尺测量课桌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原来勾股定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惊叹道。一个原本枯燥的几何定理,通过实际测量变得生动有趣。易营军蹲下身来,耐心指导遇到困难的学生,那温柔而坚定的眼神,让原本迷茫的孩子豁然开朗。
“易老师的课像变魔术一样!”孩子们这样评价。她善于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正如她所说:“我的梦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遇见‘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这种“好吃”指的是趣味性,“有营养”则是指数学思维的培养,二者兼备,方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送教下乡 架起城乡教育的彩虹桥
从乘马岗镇走出的易营军,深知教育均衡的重要性。自2020年主持“易营军名师工作室”以来,她坚持每学期带队送教,足迹遍布全市各乡镇。易营军将工作室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的教学尝试、智慧的教学策略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水,惠及更多乡村孩子。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易营军始终秉持陶行知的这句话,在送教路上,她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信念——让每个孩子,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能遇见“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让智慧的种子在乡野间生根发芽。教学有“温度”,研讨有“深度”。每次送教下乡结束后,各位老师都会围绕所听课程展开精彩的评课,针对每堂课的课堂设计、师生互动、教学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更好的教学质量带到乡村课堂之中。
青蓝工程 培育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易营军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她要求每位骨干教师结对指导校内青年教师,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不断传递下来。在易营军名师工作室的研讨室里,墙上正中间挂着一张醒目的成员介绍板——这都是易营军团队的核心成员。虽然他们的年纪有差距,所处的学校也不一样,但他们为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心始终像一股绳,紧紧扭在一起。
“参加名师工作室,让我近距离接触骨干教师,让我感觉找到了专业上的‘精神家园’和归属感。”名师工作室成员彭良老师感慨道。
“易老师愿意投入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指导成员,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她就像数学教育界的袁隆平。”易营军名师工作室95后年轻骨干教师刘小卿说。
在易营军的精心指导下,许多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将“真味数学”的理念带到更多的课堂。
三十五载育人路,坚守初心绽芳华。易营军始终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她不仅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还致力于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在她的办公桌上,教育类书籍和期刊永远都占据着一席之地。翻开她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文字书写着她的辛勤和付出。精研教法铸真味,示范引领真作为,传帮带引共成长。这些评价正是易营军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她用三十五年的坚守与创新,在平凡的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如今,当她再次踏上送教的路途,镜头定格的不仅是她匆匆的背影,更是一座永远耸立在乡村教育路上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上刻印着最朴实的誓言:“让数学有温度,让知识有力量,让成长有方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遇见照亮一生的数学之光。”
来源:麻城发布 记者程帆 郭玲 张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