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治校笔谈】吴宏文:以文化铸魂 用实干兴校

麻城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吴宏文

百年麻城一中,薪火不息。回望办学实践,我愈发体会到:治校如治水,既要高屋建瓴绘蓝图,更要脚踏实地筑堤坝。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我把办学经验概括为五句话:目标引领明方向,机制激励强活力,时刻跟进抓落实,创新赋能提质量,生态育人润无声。

目标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发展的路上,学校党委明确“以人为本、内涵发展、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文化引领、科研引导、人才引路”的总体思路,锚定“环境优美、课程优化、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黄冈教育排头兵、荆楚教育新标杆”湖北一流名校目标。

学校将办学理念细化为“五校战略”——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并配套《2020—2025发展规划纲要》,做到年年有节点、事事有指标、人人有坐标。每年教代会,我都要对照规划向全体教师作“进度报告”,让目标始终在场,让愿景成为共识。

机制激励:一套章程管长远

好制度最能聚人心。学校以《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章程》为纲,配套出台教学、德育、科研、后勤等12项实施细则,形成“1+N”制度体系。

评优评先向班主任、毕业班、一线教师倾斜;绩效分配实行“基础+质量+贡献”三元结构;干部选拔推行“赛场选马+蹲点赛马”,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用到关键处。近三年,学校新增“黄冈名师”7人、“麻城名师”26人,制度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时刻跟进:一线工作法落地生根

我给自己定下“三个一”规矩:每天至少转一次教学楼,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班会。

校党委班子成员全部下沉年级,实行“蹲点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三级捆绑考核。干部发扬实干精神,包保帮扶,定期议事,倒排落实工作,推进日清月结机制。2025届高三辅导,书记、校长带头包保10人,最终被清华北大录取8人,过一本线达1008人,一本率达80%。

创新赋能:工作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用“特色党建553”创新驱动。发挥“教研党旗红、德育党旗红、融合党旗红、服务党旗红”等品牌效应,在工作中通过“5个一流目标、5大育人体系、3大党建特色”创新来引领融合各项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12345”高效课堂创新载体。建立高效课堂,表现为:1个中心,树立“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课堂理念;2个落实,落实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3个关注,关注学生参与,关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成长;4个要素,明确教学目的,达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措施,控制教学时长;5个步骤:导、思、展、评、用。通过日教研和周教研,使课堂效率更高效。

建立尖子生创新培养机制。创新办班模式,帮助各类学生进行个性发展规划设计,实施导师辅导制。建立目标体系,细化培养措施,强化评价牵引,培养优秀学生。

推行“德育积分制”创新实践。把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社会实践量化为100分,用多种实践科学评估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生态育人:一组链条育新人

我坚信,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学校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五维生态:学校层面,打造“两园两广场一山一长廊”,让每面墙壁说话、每寸土地育人;教师层面,实施“新秀—骨干—名师”三级成长链,开展“三爱三心”师德主题教育;学生层面,推行“自律—自理—自治”进阶式培养,跑操、劳动、社团、研学节节相连;家庭和社会层面,以家长委员会和社会实践基地为支点,打造立体多维育人生态。

治校千头万绪,归根到底是以师生为中心。站在新校区落成四周年节点上,我将与班子成员一道,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麻城一中办成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荆楚名校,让百年老校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