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黄州区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砥砺教师品格,涌现出了一批“四有”好老师,谱写了教育强区建设新华章。在2025年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黄州区教育局遴选了10位好教师代表,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
人们常说,幼师的工作平凡如晨曦,却照亮了孩子生命的起点。
在黄州区幼儿园,夏靓老师用24年的坚守,将日常琐碎酿成了教育的芬芳。孩子们常常叫夏老师“会变魔法的仙女”,而这“魔法”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陪伴、理解与不放弃的爱。正是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中,在家长们信任的目光里,夏老师深深体会到这份职业的价值。
用耐心与信任,守护童年的“尴尬时刻”
刚入园的孩子面对陌生环境,常会有各种不适与胆怯。夏老师班上的昊昊就曾是一个让人格外牵挂的孩子——他每次想上厕所,总不敢开口。
那天区域活动时,夏老师发现他小脸通红,空气中有些许异味。夏老师轻轻拉他走进卫生间,打来温热的水,用香皂帮他清洗身体、换上干净衣裤。夏老师一边洗,一边轻松地说:“看,老师的魔法泡泡多厉害,一下子就把脏脏变走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昊昊忽然小声说:“夏老师,你好像我妈妈。”那一刻,夏老师的心柔软得发烫,把他搂进怀里,告诉他:“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你,以后想便便,随时叫我好不好?”他用力点头,眼中闪着光。
为了真正帮到他,下班后夏老师专门去昊昊家访问。原来家长为图省事一直给他穿纸尿裤,导致孩子缺乏如厕意识。夏老师与妈妈深入沟通,请她在家配合训练,并在幼儿园每天定时带昊昊上厕所,还在他书包里常备一套干净衣物。
1个月后,他终于能自信地拉着夏老师的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那一刻夏老师明白,教育的魔法,就藏在一盆温水、一份不嫌弃的耐心里。
以家访与陪伴,成为照亮童年的那束光
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传授,更在于走进孩子的家庭、贴近他们的内心。
留守儿童佟佟平时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不愿与人交流,还喜欢抢玩具。他的画总是灰蒙蒙的,几乎从不用彩色。夏老师看在眼里,决心去他家里看一看。
一天下班后,夏老师带着新买的水彩笔和绘本,和两位同事骑电动车前往佟佟家。那天下着细雨,山路越来越窄,最后一段只能推车徒步。等老师们深一脚浅一脚踏着泥泞赶到时,裤脚已全是泥浆。
佟佟正趴在小板凳上搭积木,夏老师蹲下来陪他一起玩,夸他城堡搭得真棒。那次之后,夏老师每学期都去他家,有时帮奶奶摘菜,有时教他念儿歌。渐渐地,佟佟的画中出现了太阳的红色,课堂上他举起了小手,也开始学习分享玩具。
春节前,佟佟妈妈特意来幼儿园,红着眼圈对夏老师说:“孩子总在视频里说,夏老师比妈妈还好。”夏老师握着她的手说:“你们在外打拼不易,就让我像妈妈一样爱他。”
走进家庭,才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弯下腰的倾听和陪伴。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尤其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而老师们多走一程路、多付出一份心,也许就能成为照亮他们童年的一束光。
24年以来,夏老师每天清晨都以微笑迎接每个孩子,放学后耐心陪着晚接的宝贝读绘本、做游戏。幼儿教师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它需要我们以真心换童心,把每一个孩子的小事当成大事。
夏老师愿继续蹲下身,倾听他们的每一句悄悄话;继续用包容与智慧,化解他们成长中的每一次尴尬与挫折。夏老师相信,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让普通的日常散发出教育最温暖的光泽,也让师德在琐碎与坚守中熠熠生辉。
——这,就是幼教工作最动人的模样。
编辑 曹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