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桂芹 王红
走廊转角处精心布置的“阳光书吧”,教室里琳琅满目的图书角,课间、午后随处可见捧着书本静静阅读的孩子……9月1日,开学第一天,麻城市第七小学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深化全民阅读”号召,立足校情学情,倾力打造“七彩阅读园地”,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化作孩子们生活中一抹亮丽的色彩,照亮成长路。
分级阅读——
让阅读“活”在课堂里
“以前不少孩子只爱看漫画,现在不同了,老师会根据他的兴趣推荐合适的书,最近迷上了历史故事。”该校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欣喜地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该校在课堂大力推行“分级阅读”。
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存在差异,“一刀切”的阅读安排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此,该校教师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规划阅读内容:低年级侧重绘本、童谣,中年级引入桥梁书和短篇故事,高年级则鼓励挑战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
在课堂实践中,分级阅读还打破了学科边界。语文课上,教师设计个性化阅读任务单,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够得着”,避免因难度不适放弃阅读。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数学家传记、趣味数学谜题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数学原理、感受学科魅力。
这种‘跨学科阅读’,将阅读的种子撒到各个学科的土壤里,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是相通的,阅读无处不在”。
如今,分级阅读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阅读“活”了起来,更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中,收获知识、涵养品格、实现成长。
技术赋能——
让阅读“潮”在指尖上
面对数字化浪潮,该校以多元形式打破传统阅读边界,让阅读更鲜活、更“潮”趣,成为孩子们指尖可及的快乐。
该校鼓励教师们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上的优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大致了解班级整体的阅读情况,哪些类型的书更受欢迎。
“发现班上很多孩子对动物感兴趣,我就会多找一些相关的故事书或者纪录片片段,在课堂上分享。”五年级语文教师汪桂芹介绍。同时,平台推荐书目也为教师筛选优质阅读内容提供了专业参考,让阅读指导更精准、更高效。
在该校低年级教室,阅读课与课后服务时间总是别样精彩:老师们化身“故事大王”,用绘声绘色的讲述演绎《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等经典绘本。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被温暖的故事情节吸引,沉浸在老师用声音和表情营造的童话世界里。
“老师讲得特别生动,我们都很喜欢听!”二年级学生商子萌开心地说。
这种“声音+表情”的绘本阅读形式,让阅读成为充满温度的互动体验。
读城读史——
让阅读“走”在乡土间
阅读,不止于书本,更在于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故事。
该校巧妙地将阅读与麻城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以“读城”行动为载体,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乡土,在行走中阅读,在体验中感悟家乡的历史与温度。
诵古诗、玩飞花令……该校“七彩凝诗梦,诗词韵锦心”校园诗词大会已连续举办两届,成为该校阅读活动的亮眼品牌。学校还与麻城市电视台合作,录制“诗韵麻城”节目,小选手们在麻城的一些地方朗诵诗词,让诗词和家乡联系起来。
在该校木子店校区,一群“小小讲解员”成为家乡故事的传播者。他们通过专题阅读、老师指导,系统学习木子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知识。每当有客人来访,孩子们便自信地走上前,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家乡的过往与如今。
“能给来书院的人讲我们这里的故事,特别有意义!”五年级学生张磊的话里满是自豪。这份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表达能力,更在心中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如今,“爱读书、读好书”在麻城七小已然成为一种风气。
“七彩阅读园地”建设以来,变化正在一点点发生:上课时,发言的孩子多了,说话也更清楚有条理了;写作文的时候,用的词句更丰富了,也更愿意写自己的真实想法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眼界变宽了,对自己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言谈举止也变得更有“书香气”……
“阅读,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底色。”麻城市七小校长周婷深有感触地说,“建设‘七彩阅读园地’,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好书的陪伴下,画出自己人生的七彩图画。这件事,我们会一直用心做下去,让书香飘满校园,让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