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野蛮战火从松花江畔烧到中原大地,毒气战、细菌战,大屠杀、大轰炸……侵略者在中国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痛感亡国危机,挺起不屈脊梁在血火中以死抗争,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火速展开。
大别山下的黄冈抗战作为全国抗日战场的缩影,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英雄的黄冈人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烽火岁月中挺起了不屈的黄冈脊梁。
一、铭记,红色土地的血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黄冈是抗战初期屏障大武汉的前哨阵地。1938年6月12日,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著名的武汉会战打响。当日军兵分两路分别逆长江而上和越大别山南下进攻武汉时,黄冈首当其冲。7月9日,日军自皖赣沿江侵入鄂东,26日,突破鄂东南长江要塞小池口,8月4日,攻占黄梅县城。至10月下旬,黄冈全境沦陷。
一组组数字背后的家破人亡。自1938年6月中旬起,日军对黄冈各地的重要城镇及交通要道开始进行频繁空袭,截至1939年12月底,黄冈就遭受日军空袭92次,空袭天数达69天,炸死炸伤平民1026人,炸毁房屋3398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及公私财物大量被毁。整个抗战期间,黄冈因日军飞机轰炸,共损毁居民房屋12.33万栋,造成139.6453万人无家可归,大批民众流离失所,日军飞机轰炸、烧杀奸掳等造成的直接死亡者(不含军人)达4.0814万人,直接伤残的平民达5.0223万人。
一幕幕画面背后的生命摧残。面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日军残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有煤油淋烧、挖穴活埋、装袋沉江、剖腹剜心、碎尸裂骨……1938年8月4日,日军在黄梅西门一次杀了129人,杀绝30多户。9月17日,日军侵入广济县李家边垸,先从周围各村掳俘230人全部杀死,后又杀死李家边垸村民210人,杀绝31户,当地尸堆成山,土地渗血,河水浸红。10月22日,日军在浠水竹瓦烧毁100多间房屋,7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活活烧死。1940年2月初,日军在黄冈李家岭活埋30余人,被埋者还有一名孕妇。如此种种的一幕幕血腥惨剧在黄冈大地上无情上演,数不胜数。
一组组数据背后的贫困加剧。黄冈沦陷后,日军在沿江和公路两侧相继设立30多处据点,对黄冈进行严酷的经济封锁和频繁的军事“扫荡”,给黄冈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抗战期间,日军在黄冈直接掠夺、焚毁居民的各类物品价值11822.5亿元法币,约合银圆4.6亿元,人均直接损失达110元银圆以上。加上间接损失,人均私人财产损失在180元银圆以上。这使本来就饥寒交迫的黄冈人民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战后沦为赤贫必须依靠救济才能生存的有42.2184万人,占战前人口总数的11%。
二、觉醒,黄冈军民的抗争
日军极端疯狂的侵略暴行,激起了黄冈民众极大的抗战斗志,不愿做奴隶的黄冈人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土家园,以钢铁意志震慑日军,挺起不屈的黄冈脊梁。
红二十八军改编为第四支队,打响新四军对日作战第一仗。1937年7月15日,在大别山坚持浴血奋战三年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接到中央有关国共合作、停止内战的文件后,主动致函国民党军,提出停战谈判。双方于7月28日达成停战协议,国共两党自1927年以来在鄂豫皖(包括黄冈全境)长达10年的内战宣告结束。为整军抗战,1937年9月,红二十八军和大别山区30多个便衣队,陆续向红安七里坪和礼山吕王城、宣化店一带集结。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整编扩充后的四支队共3100余人,人数位居新四军各支队之首。3月8日,四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5月12日,四支队发起蒋家河口伏击战,歼灭日军20余名,新四军无一伤亡。其规模虽不大,但意义重大,打响新四军对日作战第一仗,揭开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至1939年4月,四支队就对日伪军作战90余次,毙伤日军1700余人、俘12人,歼灭土匪及反动武装3700余人,部队发展到近万人,打开了皖中地区的抗战局面。1939年7月,以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组建新四军五支队。随后四支队、五支队互相配合,开创了皖东敌后抗战新局面。
创建黄冈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共筑敌后长城。武汉会战失败,黄冈沦陷。黄冈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武装反抗日本侵略斗争,一支支抗日武装、一块块抗日根据地陆续建立,对日伪作战达数百次,歼敌1.5万余人,队伍越战越大、越战越强,发展到万余人。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成立。1938年10月24日,黄州沦陷第二天,中共黄冈中心县委领导的秘密游击队打出“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抗日旗号,这是鄂东乃至湖北第一支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后改编为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简称“五大队”),大队长张体学。1938年11月,五大队首战袭击淋山河日军据点,打响了黄冈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第一枪。1939年2月,五大队成功偷袭宋家墙日军据点,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五大队痛击日军越战越勇,极大鼓舞了黄冈人民的抗日斗志,许多青年踊跃参军。到1939年6月,五大队发展到11个中队(含1个机炮中队)以及通讯连、特务连等,总计1300余人。后来,五大队和第二支人民抗日武装六大队归属于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编为纵队第一团队。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组建。1938年11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转移到经扶白马山,于次年1月组建成立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大队长罗厚福,政治委员熊作芳。1939年5月3日,六大队在余家河南痛击抢劫群众财物的日伪军,打死日军8人,打伤20多人,全部缴获日军掳掠财物、耕牛并送还群众。5月26日,六大队采用“挖心战术”直捣伪八军司令部,俘伪旅长1名,团长3名及官兵30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9挺、长短枪500余支,自此伪八军不复存在。至1939年8月,六大队发展到11个中队,共800余人。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成立。1939年6月18日,中共黄梅县委集中黄梅县自卫大队二、五两个中队及一、二、三区联队共500余人,在太白湖周宣塆成立第八大队,大队长邹一清。八大队在黄梅南部太白湖周围的敌占区开展游击活动,连续多次袭击胡世柏日军据点,极大震慑日寇。新四军五师十四旅诞生。1941年4月15日,由黄冈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在陂安南二房塆成立,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下辖三个团。5月至11月,十四旅共粉碎日伪对(黄)陂(黄)安南的3次“扫荡”。10月,十四旅四十二团发起小溪山伏击战,击毙日军40余人,战斗中,团长熊桐柏带头冲锋不幸中弹牺牲。1942年春至1944年春,十四旅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多次袭击巴河日伪军据点,共毙伤俘日伪军100余人。十四旅活跃于长江两岸,开创和保卫鄂东、鄂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大江南北两岸的滩头阵地,对敌寇视为命脉的长江中段(汉口至九江)以及平汉、粤汉铁路造
成威胁。1944年8月,十四旅担任护送南下支队全军渡江重任,同时侦察和监视敌情,为南下支队选择进军路线提供可靠依据。十四旅一方面配合南下支队打击敌伪,另一方面积极协同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瓦解敌军,扩大新区、巩固根据地,并先后建立1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至此,十四旅的活动范围西至洞庭湖,东至鄱阳湖口,北至武胜关,南至大幕山。
黄冈抗日战场上经典战例,重创日军嚣张气焰。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黄冈军民共赴国难,誓死奋战,打响了黄广阻击战、田家镇保卫战、小界岭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例。黄广阻击战。1938年8月20日,日军进攻黄梅县城,企图以此打开缺口,进攻武汉。为阻敌西进,国民党第五战区奋力抵抗,在防线失守后,驻守凤凰山、猫儿山一带的国民政府军68军组织大刀队,趁黑摸上大风寨阵地,砍死日军400余名。遭受重创的日军施放毒气,国民党守军一个营400余人中毒昏倒,被日军逐个残害致死。黄广阻击战历时59天,日军伤亡14700余人,沉重打击日军侵略者,为实行沿海迁汉工厂和原有武汉工厂内迁争取了时间。田家镇保卫战。日军把广济县田家镇视为占领武汉的重要突破口。1938年9月中下旬,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田家镇发起进攻。日军在占据海陆空绝对优势情况下,进攻却受阻,竟施放千余枚重磅炸弹和毒气弹。田家镇要塞保卫战,是武汉会战最惨烈战役之一。此次战役中,先后毙杀日军7000余人。小界岭战役。1938年9月16日,日军攻占商城。为阻止日军南下,第五战区第三兵团3个军全部部署在麻城沙窝、小界岭一带,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接连打退日军猛烈进攻,日军始终未能越过小界岭一步。日本当时报纸称此战为“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小界岭战役,在当地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历时35天,是中日武汉会战中唯一没有被日军突破的防线。日军伤亡21886人,其中4506人丧命,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最多的战役,被称为“第二个台儿庄大战”。
党领导黄冈人民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日军的暴行唤醒了苦难的群众,在黄冈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在黄冈大地掀起,“战时乡村抗日促进会”“抗敌后援会”“抗日工作团”等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广泛动员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在黄冈县,成立“乡促会”黄冈分会,“青年救国团”“妇女工作团”分团,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抗日号召下,备受鼓舞自觉参军抗日。在红安县,成立“非常时期宣传委员会”“各界人民抗敌委员会”“文化行动委员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宣传及演出活动,极大激发广大群众抗日热情。在英山县,举行大规模“坚壁清野”大演习,全县23万人全员参加,表现出严密的组织性和空前高涨的抗日斗志。英山县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工作被誉为第五战区的“抗日模范县”。在黄梅县、蕲春县还成立了“抗日十人团”,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参军募捐、运输支前、防缉汉奸、掩护伤员等。同时,黄冈县党组织通过“抗日汉留”开展抗日宣传、募捐筹款、侦察敌情等抗日活动。黄冈各地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兴起,为党在黄冈地区抗日武装的创建和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积累广泛而又牢固的群众基础。党领导黄冈人民建立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边区首脑机关和新四军五师的指挥基地,绝大部分时间设在黄冈,成为向东沟通新四军五师、七师联系和向鄂南发展的基地和桥头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全民族抗日战争作出积极贡献。
三、勿忘,警钟长鸣的和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25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的历史虽远,但伤痛宛如隔日,时间虽能抚平伤疤,但刻骨记忆仍时刻警醒:抗战历史必须始终铭记,抗战精神必须代代传承,未来之路必须把准方向、坚定不移。
以史为鉴,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和优秀践行者。在这场抗日战争的黄冈战场上,黄冈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作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伟大的抗战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80年来的奋斗强国路同样再次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凝聚更磅礴的发展伟力,在全省支点建设中把好方向,稳步前行,贡献黄冈力量。
以史为鉴,要始终坚定不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抗战是靠英勇斗争赢得胜利的,伟大抗战精神的每一条内涵都蕴含着艰苦斗争精神。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暴行,无论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黄冈军民始终没有退缩,持续焕发出英勇顽强的艰苦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各种风险挑战绝不会少,安逸就要落后,奋斗才有出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奉献,在全省支点建设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以史为鉴,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抗日战争期间,黄冈地区党组织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同时,又积极依靠当地群众开展地方抗日宣传,组建群众抗日组织,建立人民武装力量,凝聚了强大战斗力。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坚定不移相信群众,坚定不移依靠群众,才能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市人民力量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建设目标持续发力。
以史为鉴,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抗日战争是追求和平的正义之战,抗战历史向世界表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抗日战争期间,黄冈人民为保卫家园,争取和平,不畏艰险,无畏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既是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民族复兴的庄严承诺。中国以自身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和平发展来之不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维护和平。
鉴往事,知来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史为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大别山精神,时刻以奋斗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黄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事记
1937.7
鄂豫边区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7月20日至28日,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协议规定,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为红二十八军集结改编地。
1938.2
红二十八军改编为 新四军第四支队
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红安县七里坪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新四军4个支队中,第四支队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
1938.3
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
1938年3月,新四军四支队从七里坪出发,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
1938.5
打响新四军对日作战第一仗
1938年5月12日,四支队发起蒋家河口伏击战,作战第一仗,揭开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
1938.6
开展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在武汉以东长江南北两岸及大别山麓展开武汉会战,这是抗战防御阶段全国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黄冈是重要的主战场之一。在鄂东及大别山地区,中国军队与日军拼死搏杀,打响了黄(梅)广(济)阻击战、田家镇保卫战、小界岭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例。
1938.10
鄂东全境沦陷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黄州,鄂东全境沦陷。
1938.10
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成立
1938年10月24日,恢复重建党组织,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后改名第五大队)在黄冈县(今团风县)杜皮张家山成立,它是中共领导的大别山敌后第一支抗日武装。
1939.9
国民党制造 “夏家山事件”
1939年9月初,国民党顽军围攻五大队驻地,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五大队遭受重大损失。
1940.1
鄂豫边区 抗日武装改编
1940年1月3日,鄂豫边区各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1941.4
新四军第五师组建
1941年4月,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标志着鄂豫边区主力部队的建设和抗日游击斗争发展到新阶段。李先念通电就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鄂东子弟兵组成的五师十四旅在陂安南二房塆成立。
1941.10
发起小溪山伏击战
1941年10月,驻扎在黄梅县孔垅镇日军的一个中队向黄梅县龙坪山进攻。新四军四十二团和黄梅独立第三支队在苦竹乡小溪山打响粉碎日军“扫荡”的家园保卫战。
1942.1
创建鄂皖边 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2年1月,李先念在蕲春横车铺尔咀召开五师第十四旅和鄂皖边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研究部署对日伪作战及开辟根据地工作。
1943.4
新四军五师攻入日伪占据的 蕲春县城蕲州镇
1943年4月21日,新四军五师第五军分区部队攻入日伪占据的蕲春县城蕲州镇。
1944.4
新四军五师歼灭 “扫荡”陂安南的 日伪军
1944年4月,新四军五师第一、第四军分区部队在黄安二程龙王山歼灭“扫荡”陂安南的日伪军2000余人。
1945.1
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途经鄂东
1945年1月至2月,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途经鄂东,准备南下湘粤边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19日至23日,张体学率领新四军五师第四军区第四十团、四十一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鄂南。
1945.8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中旬,中共鄂东地委在木兰山下的陂安南塔尔岗召开万人大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945.9
黄州光复
1945年9月16日,黄州光复。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钱夏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