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明确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省委着眼支点建设,部署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关键在干部。武汉牢记嘱托,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干部素质提升年”实施为抓手,推动广大干部全面提升与武汉转型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能力本领,形成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学真本领、练铁肩膀
聚焦聚力担当“支点龙头”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提前完工开业,这个项目的成功是拼出来的。 (通讯员供图)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5%,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期中答卷”。这正是武汉市扎实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以干部素质提升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武汉市认真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着力构建“1+3+N”落实体系,扎实推进“六大行动”组织实施,围绕支点建设干部能力提升所需,制定“学习提能”“实践强能”“考核促能”3个专项方案,对照“六大行动”制定114项细化任务清单,为干部队伍政治觉悟、大局观念、履职能力与责任担当的全面跃升按下“加速键”。
加快建成支点,必须提升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武汉推出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实践强能行动、创新开展调研式实训等实践“组合拳”。
为推动干部专业能力提升,武汉充分发挥市发改、经信、科创等8个重要经济部门作用,围绕49个专业方向,对年轻干部采取理论研学、导师领学、岗位跟学、异地访学等培养举措,全面提升干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
聚焦实践强能,突出一线锻炼,武汉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改革攻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急难险重、基层治理等“六个一线”学真本领、练铁肩膀,让年轻干部大胆工作、增长才干。
同时,选派专业岗位领导干部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开展调研式实训,帮助干部实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理清推进支点建设的思路方法、形成可推广落实的工作举措。
“唯有持续学习提升,方能扛旗争先。”这是新洲区团委副书记李云贵调入区人工智能园区专班后的深刻感受。他勇闯新赛道,主动对接服务30余家企业,成功协助签约引进2个算力项目,深度跟进京东科技、百度智能云等行业巨头。目前,新洲区智算中心项目加速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雏形初显。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武汉广大干部择高而立、向上而行,争当立说立行的干将、开创开拓的闯将、敢拼敢打的猛将,为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扫楼访企、现场办公
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作风
江汉区万松街道组织召开“政企共话楼宇经济新未来,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会。(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在支点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武汉各级党员干部将标杆抬升至新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加压奋进、争先进位。
江汉区针对楼宇空置问题,组建38支商务楼宇服务突击队,“扫楼扫园”走访1200余家重点企业,点对点送服务、面对面讲政策。
江岸区选派40余名年轻干部深入经济发展、信访维稳等前沿阵地倾听民意,推动解决棘手问题105个。
武汉经开区在小鹏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中,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主动靠前,在质量、安全、审验等环节提供指导服务,为企业节省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缩短了办理时限。
长江新区持续组织160余名年轻干部“墩苗”锻炼,强化基层、机关、企业间干部交流,引导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补短板、长才干。
江夏区集中开展“百家企业”大走访和“百个项目”挂点服务活动,干部们化身“店小二”,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
蔡甸区组织100名干部下沉莲藕产业链基地,推动建立完善“电商+龙头企业”产销机制,同步深化“四下基层”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干部素质提升不仅是能力建设工程,更是破除发展障碍、激活创新基因的战略选择。
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基地项目的蝶变,正是干部在攻坚中成长的缩影。从拆迁后泥泞难行的瓦砾堆,到如今可年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满足144万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需求的全国最大碳化硅半导体生产基地,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处干部尹位回顾建设历程感慨:“这不仅仅是修建厂房,更是一块锤炼干部的‘成长田’。”
在蔡甸区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仅仅两年时间,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便拔地而起。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对此深有感触:“这个项目能成功,是蔡甸区和武汉城建集团的干部们全力以赴拼出来的!”
项目施工高峰期,50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1500名工人同时奋战。为确保进度,10个施工片区各由一名干部负责精准调度,工程进度甚至精确到小时。蔡甸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更是直接将项目协调会搬到轰鸣的施工现场,水务、交通、城管等20多个职能部门的干部现场办公,通力协作。
“服务企业必须从‘能解决什么’出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问题在一线解决,让作风在一线淬炼。”江汉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干部高阳道出了许多一线干部的心声。
面对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武汉广大干部以“干则干好、干则必成”的决心,锚定“支点龙头”使命任务,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本色。
项目提速、产业焕新
以实绩实效书写新业绩
实验室科研工作者在洁净室内进行相关研究。(九峰山实验室 供图)
加压奋进的担当作为,最终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和惠及民生的累累硕果。
“得益于武汉市商务局的周密安排和大力支持,我们才能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回忆起半个月前和全市农机企业抱团赴泰国参展的经历,湖北农科润普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志平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们在展会上拿到了50万美元意向订单,还启动了2项技术合作。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42.7亿元,增速22.3%,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保持前列。
在光谷九峰山实验室的洁净室外,研究员吴畅刚结束一轮实验,顾不上吃饭又匆匆投入会议。由他的团队牵头研发的全国首个100nm氮化镓流片PDK平台,发布仅4个月,就吸引了30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这速度背后,是团队将开发周期压缩至1个月的极致拼搏——白天实验、深夜演算,泡面当正餐,公式写满黑板。全市各个领域的党员干部们加压奋进、拼搏赶超,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份对“久久为功”的笃信与坚持。
在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处,一级主任科员杨鹏的工位经常被各类资料和文件包围。“任务重,时间紧!”8月12日中午,他滚动鼠标,在海量的文字资料和数据中紧张地查找信息、编制方案,感觉有点饿时,才顺手拿起桌上一块面包,撕开袋子匆匆啃了一口。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由局机关13名干部组成工作专班,推动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在武汉先行先试,为建设交通强国不断贡献武汉力量。
眼下的武汉,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岚图FREE+、猛士M817等十余款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密集上市,武钢全球最高端55万吨无取向硅钢项目建成投产,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晶圆下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子信息、网络安全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武汉正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为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长江奔涌,不舍昼夜;武汉向前,步履铿锵。
在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勇闯新路,在产业升级的深水区敢涉险滩,在民生改善的细微处善作善为……
全市80多万名党员正以学拓视野,以比激活力,以赶破瓶颈,以超建新功,持续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负人民期待。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高萌 张维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