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逆袭,罗田一中靠什么?一所县域高中的突围之路

3年前,罗田一中还深陷“一本率不足35%”、清华北大等拔尖人才时有时无的发展困境;3年后,这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县域高中,以1人被北大录取、56.2%的一本率、91.7%的本科上线率绩,惊艳黄冈教育圈。

从2022年提出质量振兴计划,到2025年创造历史上最好成绩。罗田一中仅用3年时间,实现了从“低谷奋起”到“振兴崛起”。

罗田一中振兴逆袭,靠什么、有何秘诀?

秘诀一:

党建领航,塑造正气充盈的校园生态

高考成绩,是衡量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晴雨表。

2025年高考,罗田一中交出高分答卷:1人被北大录取,600分人数达62人。相比历史,一本上线率提高21%,过本科线率提高17%。

成绩绝非偶然。罗田一中校长冯建民认为,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与学校党建工作密不可分,与正气充盈政治生态密不可分。

近年,罗田一中高昂党建龙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净化政治生态、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校风学风。

净化政治生态。学校从干部作风入手,所有班子成员下沉一线,蹲点年级。党员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后进班、后进生。对评先评优、职称晋级等事关老师切实利益的事,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财务上,非必要不开支,所有资金、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每学期,向老师公开学校财务。

规范办学行为。近3年,学校建立、完善14个规章制度,对人员、经费、后勤等工作全面规范,对校园餐、校服、保险、教学、择校费等进行全面整治,实现了事事有法可依,事事有法必依。

同时,面对问题,领导班子敢于较真,把好事办好。

由于历史原因,原学校197户教工宿舍一直无法办理房产证。在校党委的努力下,2025年,20多年未能办理的房产证办了下来。

系列组合拳,治愈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管理粗放等问题,也逐渐滋养出和谐、互信的干群关系,提振了干事兴业精气神。

如今,在罗田一中,触摸到每一寸土地都激荡着发展的冲劲,感受到每一位教职工都涌动着干事的激情。

秘诀二:

五育融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罗田一中深知,德育,是实现高考目标的关键。德育搞得好,学生拥有积极心态、爱国情怀、远大理想,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因此,学校坚持德育铸魂,结合五育并举,制订德育三年规划,通过德育课程化、心理教育、家校协同,构建起高一到高三的完整德育体系。

德育课程化。例如,高一年级,从着装仪表、文明礼仪、学习纪律、生活习惯等环节入手,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并且,将“三不一有”管理(手机不进校、餐饮不上楼、零食不入室、睡眠有保障)作为铁律,让学生眼中有尺、心中有戒。

高二年级,则通过文明礼仪、法纪安全、校园欺凌、青春期教育、励志教育等专题,唤醒学生内驱力。高三年级,重点通过百日誓师大会、成人礼等活动,让学生在满满的仪式感中,领悟责任的含义点燃梦想。

心理教育重点化。学校投入20多万元,与黄冈师范学院李凡繁教授合作,建设心理咨询室。每周日,李凡繁教授团队来校开展心理咨询,针对厌学升学压力、青春期烦恼等问题进行指导。已服务师生350余人次,危机干预成功率100%。

家校协同常态化。每学期,学校举行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面对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每月邀请家委会成员陪餐监督,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通过日常互动,拓展育人维度。

丰沃的德育土壤,激发学生内驱力。校园里,玩手机的学生没有了;课堂上,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多了,课间,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阔气比志气”成为校园新风尚。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有了内驱力,教学质量自然就上去了。”罗田一中党委书记徐慧芹深有感触。

秘诀三:

向教学管理要质量,紧盯高考更赢在高考

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双重挑战,如何让更多学生,从千军万马中胜出?

罗田一中的回答是:向教学管理要质量,不唯高考,但赢在高考。

首先,强化教研。聚集“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集中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并开展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构建高效课堂。针对高考试卷,开展说高考题比赛。

其次,更新教育理念,细分3年教育教学重点。“我们提出“小步慢跑”“高一重于高三”教育理念,对教学按‘三年一贯制’整体部署。”分管教学副校长周志文介绍道。

如,高一年级严防两极分化。作为高中起点阶段,在教学上,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步慢跑,重在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高二年级强化补差培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加大对一本苗子、临界生和高分群体的培养力度。科任教师对重点学生实行“包教保学”。同时,推进教学改革,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学习效果为中心”。

高三年级重在提高复习效率。实施“三轮复习”,一轮夯实基础,二轮专题突破,三轮综合提升。建立“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科导师,精准辅导,并推行“限时训练”“周测月考”,提高答题速度、准确率。

“科学的教学管理,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明确的成长目标,避免教育过程出现断层。”分管德育副校长宋双全一语中的。

秘诀四:

筑牢师资之基,激发教书育人激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在生源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教育质量扶摇直上,学校党委班子一致认为,还得益于学校培养与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近年,罗田一中以“强师德、提师能、正师风、拓师源”的四维策略,打造了一支既有传承、又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强师德,把稳教师队伍灵魂之舵。学校每年选树一批师德师风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举行教师表彰大会、优秀教师事迹报告,用身边的事激励身边的人。先后涌现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周建平、何石木等师德模范。

提师能,让每位教师都能“拔节生长”。教育的高质量,终究要靠高水平的教师托举。因此,学校通过搭建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专家讲座等平台,为教师充电提能。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更是格外关爱,不仅为新进教师制定三年通关计划,配备导师手把手辅导。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武、学科比赛等活动,倒逼青年教师成长。

正师风,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岗位。学校亮出“硬举措”,动态优化师资。推行考勤和教学质量考核,开展学生评议老师,开设监督信箱,对考核末位者实行约谈、评优评模一票否决。

“这不是简单处罚,而是通过施加压力,树立正确的风向,倒逼教学质效提升。”副校长周志文说。

系列举措,大大缩减教师成长周期。近3年,共有10多位青年教师,在省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何泽蛟、田汉语等年轻老师成长为教学骨干。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约100人。

此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罗田一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近年,遴选、招引30多名年轻教师,缓解了教师紧缺问题。

学校深知,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教师的归属感比待遇更重要。对教师家属就业、子女读书等事宜,尽力伸以援手,让教师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

这种思想引领、专业引导、人文关怀的生态,激发了老师教书育人激情。

现在,老师们心齐劲足,从“被动工作”变为“主动投入”。“老师们在外都说学校的好,学校里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校长冯建民自豪地说。

2025年,罗田一中又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罗田县决定投资6亿元,建设一中新校区,计划2027年秋季投入使用。

新起点,呼唤新作为。相信不久的将来,崛起中的罗田一中,必将书写县中振兴新篇章。

记者 李维  通讯员 胡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