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生态对于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在西藏纵深推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在雪域高原绽放。
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迎着风雪,来到海拔5600多米的廓琼岗日冰川,开展例行保护性实验。冰川是青藏高原的白色宝藏,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 姚檀栋:前面看到的这湖,再往下还有湖,湖再往下面走就是径流了,再往下就是雅鲁藏布江。从冰川涓涓细流开始,成为多少亿人依赖的水资源。所以要把冰川保护好,它价值太大了。
这个位于拉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储存着从青藏高原的冰川中所探取的最早的冰芯、最深的冰芯、世界海拔最高的冰芯。冰芯里蕴藏着这片雪域高原过去百万年至今的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是打开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奥秘的钥匙。
保护冰川,2024年,全国首部省级冰川保护专项立法《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施行,西藏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健全。
近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南北山绿化工程、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公园创建……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在西藏纵深推进。
在西藏那曲市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监测中心,大屏幕上,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的生动画面交替呈现。借助智能科技手段,西藏自治区积极构建以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站及样地观测为一体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涵盖草地、森林、湿地、荒漠、水体等各类生态系统。
如今,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已提高至48.0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河湖健康率100%。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地表水总水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200年的年径流量,青藏高原已经整体实现碳中和。全区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西藏仍是世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 汪晓冬:把西藏生态环境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和最大潜力,努力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建设好、转化好,实现了生态富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相统一。
西藏的发展步伐并未止步于对绿水青山的守护,深入推进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9%。
在那曲色尼区甘丹康桑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的一排排光伏板下,绿意盎然,正在吃草的牦牛群星星点点,在光伏板间穿梭。
西藏自治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梅方权:特别注重在每一个大基地建设中对生态的保护,将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的创建有机结合起来。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夯错国家湿地公园,每年都有上百万只候鸟迁徙至此。野保员扎西平措23年如一日,守护着鸟儿们归来、休憩、繁衍、迁徙。
野保员扎西平措:这片湖是鸟儿们的家,常年与它们为伴,已经心有灵犀。每年鸟儿们回来,虽然无法语言沟通,我知道来的还是它们,我们已经像家人一样。除了这些鸟类,也会照顾湖里的鱼、草原上的牦牛。我们是互相依靠的、息息相关的,我们离不开彼此。
如今的西藏,羌塘高原,牧草丰美,牛羊成群;雅鲁藏布大峡谷,鸟鸣声声,郁郁葱葱;雪域高原的天地间,冰川绵延,江河奔流。黑颈鹤、藏羚羊等6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栖居。西藏正以“保护第一”的担当和“绿色发展”的智慧,守护着雪域高原的山青水绿、生机无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杜思源 王鑫 钱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