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敢向未来!英山县毕昇小学推进“游泳进校园”全覆盖

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余松柏 陈瑶 姜海

7月15日,骄阳似火,英山县毕昇小学游泳馆内却是一片清凉欢腾的景象。身着泳衣的孩子跃入泳池,舒展双臂划出整齐的弧线。

这不是一场游泳比赛,而是英山县毕昇小学“游泳进校园”第一期结业典礼展示活动。

作为“国家级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体育菁英培养基地”,该校积淀了深厚的游泳文化底蕴,书写了亮眼的办学答卷。该校游泳队斩获省市各级赛事金牌300余枚,先后培养出黄梓淳、徐可、董凡创等一批跻身省队的优秀队员。

技能筑防——

游泳进校园,让安全教育“水中生花”

“手臂伸直,肩膀放松,颈部向前伸,下巴放在水面上,先吸一口气,再把头部放入水中,然后憋气。”在教练刘锋的指导下,学生们循序渐进地练习着。这是该校“游泳进校园”活动的日常训练场景。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游泳,有专业的游泳教练指导和系统化的教学,我应该能很快学会。”五(2)班学生段骁展期待地说,“我们不仅能学习到一项新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游泳的知识。”

暑期历来是溺水事故高发期,该校联合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新开展“游泳进校园”。通过系统化教学,让孩子们掌握游泳技能,既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又实现竞技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憋气、划水、自救、模拟施救……在设施精良的游泳馆内,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每个动作都关乎安全,半点马虎不得。”正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教练胡泊说。

泳池边,专业救护员始终在岗值守,救生杆、急救箱等设备随时待命。他们目光紧盯水面,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态,一旦出现呛水等异常情况,能在30秒内迅速处置。

“双重防护网让家长放心,也让教学更有保障。”该校党委书记谭旭说,这种“教学+救护”的模式,让泳池成为最鲜活的安全教育课堂。

教学中,教练们常穿插学长的励志故事:那些在赛场上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瞬间,那些克服伤病困扰、重新站上领奖台的经历等,都化作激励学生们的生动教材。

“学长能做到,我们也能行!”三(4)班学生丁亦念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又一次扎进水中练习换气。这种精神的传递催生了独特的“传帮带”氛围:高年级学生主动当起“小教练”,帮低年级同学调整姿势、分享经验,泳池边时常响起“注意腿部发力”“换气要快”的提醒声。

如今,泳池已成为校园最亮眼的一道风景。孩子们舒展的身影里,既有青春活力的绽放,更有“以体育人”理念的践行。

多年来,该校凭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严苛的安全管理,保持着“零溺水”的纪录,用专业和责任为学生撑起一把坚实的安全“保护伞”。

“双减”赋能——

释放成长活力,见证孩子的成长蜕变

4月20日,英山县首届中学生游泳比赛在毕昇小学游泳馆拉开帷幕。发令枪响的瞬间,少年们跃入泳池,飞溅的浪花里,藏着“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园焕发的新活力。

“双减”政策如春风化雨,为校园注入成长新动能。

泳池边看不到堆积的作业本,听不到机械的背诵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跃入水中的矫健身影。为打磨一个标准划水动作,他们反复练习几十次,水珠顺着通红的脸颊滑落,眼神却愈发专注;为在小组对抗中取得好成绩,大家围坐池边热烈讨论战术,互相纠正动作细节,稚嫩的脸上写满团队荣誉感。这种自发的钻研与协作,恰是“双减”后孩子们释放天性的生动写照。

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参加游泳课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饭量增加了,睡眠质量提高了,身体变得更加健壮;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会与同伴之间合作交流,懂得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减负’真正转化为‘增效’。”四(4)班王文鑫家长感叹:孩子们在划水蹬腿间强健体魄,在团队竞技中懂得协作,在克服畏难情绪时磨砺意志,课本外的成长同样精彩。

作为“国家级游泳传统项目学校”,该校用泳池里的实践证明:教育可以更生动。当学业压力适当减轻,孩子们便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舒展成长,这正是“双减”政策的初心所在。

如今,碧波荡漾的泳池边,每天都在上演成长的故事,见证着青少年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拔节生长。

“教会一个孩子游泳,就是守护一个家庭的幸福。”在该校校长毕朝晖看来,泳池里的浪花不仅见证着技能的成长,更滋养着奋勇拼搏的精神,让安全意识和体育精神一同融入青少年成长的轨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