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高山又偏远,山路十八弯”是麻城市三河口镇饶家畈村的标签;如今踏入村庄,宽阔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整洁的院落在绿树间错落有致,清澈的小河潺潺穿村而过,田垄里的庄稼郁郁葱葱,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这些变化,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村党支部书记邹泽福的话语,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民生之基。近年来,受地下水位下降和干旱影响,饶家畈村村民常年面临季节性饮水难题。驻村工作队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先是精心整修了曾家山、李家沟、班竹园的三口水井,又在大栗树、高山垅、万家湾选址新建三口水井,延伸改造供水管网5000余米。
2024年,工作队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支持,成功建成阳家冲供水站。站内配备先进净水设备,通过超滤模式过滤后的水质达到直饮标准,终结了村民“靠天喝水”的历史,让一汪清水流进了家家户户。
饶家畈村由饶家与阳家冲合并而成,连接两地的老河堤始建于1972年,河堤早已破损、杂草丛生,既失去了抗旱防洪的屏障作用,又让两岸村民通行受阻。驻村工作队实地勘察后,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启动河堤重建工程,新建河堤1500米,清理河道1000米,硬化河堤道路800米。
新建成的河堤用混凝土浇筑加固堤身,牢牢筑起防洪防线;同步拓宽堤顶路面,安装照明路灯。现在河行水,堤行车,堰灌溉,沿河300亩良田水旱无忧,“现在这河堤成了咱村的‘安全堤’‘致富路’!”村民黄大爷望着焕然一新的河堤,脸上满是笑意。
驻村工作队深知,要让村庄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培育“造血”产业。结合村里山林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工作队组织村民种植中药材,引进企业,创新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天麻、茯苓等特色药材;扶持特色养牛、养猪等养殖大户,发展油茶、绿茶、白茶等产业。
产业兴则村民富,如今的饶家畈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目前已注册“智聚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建农特产品加工厂,成功申报“思禄堂”“争胜坳”商标二个四类,“高山野茶”“葛根粉”等农产品走出山门,仅春茶一季村集体增收5万元,村民增收7万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起过去的出行难,村民们记忆犹新。
驻村工作队走访时发现,村组道路不通畅是制约村民生产生活的“拦路虎”。他们将村组道路硬化纳入重点帮扶清单,逐塆勘察、逐段规划,积极争取交通部门项目资金支持。
继修通西边山、老屋山、祖师殿、徐家里、大洼坪、李家洼等塆组路后,在成功人士方立新等人倡导下,再度争取项目支持,正在重修风灯石、竹同坳最偏远塆组的道路,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
工作队先后为村里修缮(提档升级)主干公路12公里、塆组道路18公里、桥梁3座。如今,小轿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农资车能顺畅驶入田垄,傍晚的村组道路上,村民们散步聊天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一条条通村达塆的“小康路”,不仅打通了出行梗阻,更铺就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自2019年至今,先后有麻城市人民医院、麻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三河口水库等单位工作队相继接力,以广大村民的期盼为己任,真情帮扶,用脚步走遍了全村38个自然塆,用真心架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
健康义诊、爱心课堂、节日慰问、日常帮扶……“工作队的同志比亲人还亲,家里有啥难事,他们随叫随到。”说起工作队的付出,村民饶大妈满是感慨。
他们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村民院落,将村民的诉求记在本子上、放在心坎里。驻村工作队让曾经偏远的山村焕发新生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幸福的乡村新画卷,正在饶家畈村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