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变量”为“能量” 市委社工部为新就业群体解难题

年初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把社会治理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难题,将治理方面的变量转化为推动治理的积极能量。

坚持精准把脉,找准治理切入“点”。市委社会工作部把新就业群体服务纳入全市社会治理十项重点任务,推动干部作风由被动回应转为主动解题。部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快递、外卖等新业态,沉浸式跟班调研,梳理出“进门难、休息难、充电难、就餐难”等核心诉求。针对这些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与解决路径,实现诉求处理闭环,疏通“梗阻点”。同时,建立“四个一”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借助跟班调研、清单管理、路径倒逼,精准绑定诉求与责任,形成“发现问题、明确责任、提升效能”的治理循环。

坚持系统解题,贯通协同联动“线”。市委社会工作部发挥市级“统”的作用,整合政策、资金、阵地、技术等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创新优化“小新码”数字平台,实现“一码通行、一图定位、一键报事”功能,解决新就业群体“进小区难”等“六难”问题,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以“一码通办”提升效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打造127处暖“新”驿站等友好场所,无偿提供饮水、充电等服务,常态化开展109场关心关爱活动,通过“阵地矩阵”强化支撑。同时,联合住建、市场监管及工青妇等部门,开展外卖骑手、快递员与物业保安“牵手行动”,制定行为公约,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服务资源跨领域协同,便利骑手送餐送件。

坚持双向奔赴,激活共治覆盖“面”。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化“先服务、再激能”理念,引导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借助快递、外卖员“走街串巷”的工作特性,引导超1000人次到社区报到任“流动网格员”,累计上报超300条环境、安全等有效信息,及时发现处置问题,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移动探头”。组建“1+1”快速反应网络队伍,由党员干部与新就业群体骨干构成,覆盖116个工作群、服务6663人,快速收集诉求、解决难题,提升反应效能。选树187名“最美小哥”等典型,链接203万元物资、资金惠及5181人,以激励体系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热情,让他们找到组织归属感。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俊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