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这群红安人……

88年前的今天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者

悍然炮轰宛平城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民族危难之际

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通过电波

激荡着亿万国人的心

“全中国的同胞们!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不管是北方的八路军

还是南方的新四军

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英雄

我们红安也为抗战

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今天

小红梳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先后于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

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

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和2020年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

英雄群体名录中的

红安籍抗战英烈

他们牺牲时都正当壮年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

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今天

一起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杨宏明(1910-1942,红安人)

杨宏明

1910年出生在红安县二程镇三里岗村。曾参加黄麻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奉命到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秋至1942年春,调任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

  1942年4月,杨宏明率两个团攻打发动大“扫荡”的日伪军,他爬上房顶用机枪扫射敌人。敌人不甘心失败,月底又纠集大量兵力围攻。杨宏明指挥部队声东击西,成功突围。在突围中,杨宏明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

  新中国成立后,杨宏明烈士的遗骨与左权等英雄遗骨都移葬在河北邯郸烈士陵园内。河北临西县有条“宏毅大街”,即为纪念杨宏明和另一烈士孙毅民。

丁思林(1913-1939,红安人)

丁思林

1913年出生在红安县杏花乡丁家岗。曾参加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9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

  1939年2月,在曲周县香城固伏击战中,粉碎了敌人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朱德赞誉为“模范青年团”。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扫荡”。6日,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激战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6岁。

  为表达对丁思林的哀思,时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写了《悼丁思林同志》,刊发于新华日报。

(1939年11月16日,新华日报刊发《悼丁思林同志》,作者邓小平)

吴隆煮(画像,左二)

  吴隆煮 (1914-1940,红安人)

1914年出生在红安县曹门湾。曾参加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底到1938年4月,随部队转战到晋东南地区,屡立战功。

  1938年5月29日,日伪军800多人偷袭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部驻地磁县彭城镇,吴隆煮率1营参加战斗,连续6次打退敌人进攻。陈赓旅长赞道:这一仗,胜利保卫了彭城。

  1939年11月任386旅补充团政治委员。1940年补充团改为17团,任副团长。

  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21日,吴隆煮率领战士与日军板津大队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中,吴隆煮为掩护通信员,中弹牺牲。

郑行福(1908-1943,红安人)

1908年出生在红安县檀树岗清水塘。1929年参加红军。曾参加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3月,从延安调到新四军工作。1938年11月,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7师供给部部长。

  1943年3月17日,日军第116师团和第15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6000多人,分8路向皖江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大举“扫荡”。郑行福在反“扫荡”战斗中不幸被俘,押解到安庆遭日军杀害。

郑行郯(1912—1941,红安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六合独立团政治委员。1941年10月率部抗击扫荡的日伪军时英勇牺牲。

刘诚光(1915-1942,红安人)

刘诚光

刘诚光原名刘德福。1930年参加红四方面军,经历了悲壮的西征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的严峻考验。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所应有的顽强精神。到达陕北后入抗大马列学院学习,曾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青年科长、民运科长。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干部科科长,同年6月任挺进军十三支队(1940年改称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任十二团政委。他是我冀东八路军政治工作制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部队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及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诚光烈士自调热河以来,先后亲自参加指挥多次战斗,在开展东部游击战以及玉田渠梁河、迁西杨店子、丰润黄家屯、遵化旧寨等战斗中,率部先后歼灭日伪军数千人,发挥了文武全才的领导艺术。

夏祖盛(1907-1943,红安人)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夏祖盛任过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红九军党委委员。

随红四方面军,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国民党军的“围剿”和“围攻”斗争。参加过25000里长征,两翻雪山三过草地。1936年5月到达陕北以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0月底,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1938年8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9月任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第二团政治委员,1941年2月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同年6月任政治委员,1942年6月,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区分副司令员。夏祖盛在冀南抗日平原游击战争中,率领部队英勇杀敌,屡建战功。1943年5月22日,在河北省故城县大马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郑维发(1905-1945,红安人)

1926年,郑维发在家乡参加红军组织的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红四军十一师排长、区警卫营三连连长、游击队队长。1931年参加红四军,任排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留在地方,任紫云区游击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队东进抗日。1943年任新四军第四旅东南支队司令员。率部与日军进行反“扫荡”游击战争。1945年1月任新四军东路军分区六霍总队副总队长。同年春,率部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与敌作战中不幸牺牲。

徐绪奎(1915―1940,红安人)

徐绪奎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战斗,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调入新四军工作,1940年夏,随军北渡长江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同年9月6日,在黄桥战役营溪反击战中英勇牺牲,是黄桥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在此节点,让我们回望历史,记住这些浸染血泪的日子。铭记!自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