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茬接着一茬、一批接着一批干下去,在高起点上开创湖北援藏工作新局面。”
这句话,是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王云清与队员们交流时常说的话。三年来,工作队队员们用行动兑现了这句话,不仅把项目引进山南,更把信任和温度带到了高原。
那么,是什么让一批又一批企业从湖北甚至更远的地方“走进”山南?又是什么让高原的产业反向影响中部腹地?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着疑问踏上雅砻大地,寻找答案。
“别客气,多双筷子的事儿”
“您要不到山南来看看?”去年9月,武汉客商杨献在青海考察新公司选址时,接到了湖北援藏工作队的电话。
杨献从青海赶到西藏山南。当时山南天气炎热,援藏工作队陪着杨献四处考察。
“高原反应可以克服,但饮食却成了难题。”杨献对高原的食物很难适应,这让他产生了退却的念头。
“援藏工作队见我水土不服,便邀请我到驻地一起吃他们自己做的湖北菜。”杨献清晰地记得,援藏工作队队员、山南市乃东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翰卿热情地对他说:“别客气,多一双筷子的事儿!”
与一些省份为了招商而摆宴席请客商吃饭不同,湖北援藏工作队队员们直接带杨献走进了驻地食堂。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工作队请我跟大家一起拿起不锈钢餐盘,排队在食堂打饭,大家亲热地围坐在食堂的方桌两旁,每个人的餐盘中打的是‘三菜一汤’,包括土豆、鸡等。饭菜十分可口,气氛愉快融洽。这次简单而朴实的午餐,让我看到了援藏工作队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我觉得,跟这样的干部打交道,靠谱!“
那一刻,杨献打消了所有的顾虑,下决心落户山南,带领团队扎根高原。
一个月后,他所在的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与山南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规模超5000万,建设山南氢能应用示范产业园。
如今,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计划明年投产。
湖北援藏建设的山南江北产业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援藏队当“店小二”,服务做到心坎上
在山南市江北产业园内,聚集了一批由湖北援藏工作队招商引进的企业。西藏创博通航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来自北京,主业是研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的无人机。
“援藏工作队真的是甘当‘店小二’,把为企业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上。”该公司董事长张博坦言,刚进驻山南时,如何有效拓展市场成了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
得知情况后,王云清立即召集援藏工作队队员,号召大家发挥所长,帮忙将创博通航推介出去。“自那以后,工作队的同志们一有机会就带着我们公司人员拜访各单位、各企业,推介我们的无人机。”张博说。
创博通航的无人机展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工作队帮助我们在山南市铁路巡线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张博说,铁路往常都是依靠人力巡线,受天气、光线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大,而无人机配备的红外、夜视等技术则能轻易解决巡线问题。张博在向援藏工作队说明想法后,工作队即刻发力,牵线搭桥,协助团队前往相关部门宣传推介,推动了项目落地。
工作队不仅在工作上处处提供帮助,生活上的关怀更让公司团队感动。张博回忆,团队初到山南时,工作队就已经帮团队协调好了人才公寓,能拎包入住,使团队往返北京与山南间很是便利。
如今,创博通航的无人机已参与到日喀则地震搜救、北极科考、洛扎森林火灾灭火等多项重大任务中,并助力山南低空经济发展,使山南成为西藏的一个“立体化、智能化的空中走廊”。
“雅江1号”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部署情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山南有了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
山南“雅江1号”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开服了!近日,西藏与湖北共同迎来这一好消息。
在“东数西算”战略推动东西部算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大背景下,“雅江1号”作为湖北第十批援藏的“头号工程”,项目一期规划的2000P算力规模,相当于同时运行2000万台高端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这是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未来,它将为西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新气象。
“雅江1号”因何落地山南?去年5月,雅江计算团队首次考察山南,便对这里印象深刻。“低温、低氧、低硫、低湿的环境,能降低设备散热、提高设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丰富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降低智算产业所需的电力成本,也符合绿色发展需求。”雅江计算团队负责人韩双双说。
“雅江1号”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在湖北援藏工作队的推动下,雅江计算短短数月便与山南市乃东区政府达成合作。
如今,湖北技术输出与西藏清洁能源“强强联手”,形成“东部数据需求—西部算力供给”闭环。据测算,2000P算力全部投用后,每年可承接东部地区约400万小时的AI训练任务,相当于为东部节省3.2亿度电,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
3年来,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举办招商引资活动45次,实施各类援藏项目129个,累计协调落实援藏资金超6亿元。
湖北对口援藏30年来,不断探索产业援藏新的共赢模式,努力打造西部产业高地。如今的山南,氢能企业开工建设、无人机起飞搜救、算力中心开服启用……一个以共赢为核心的援藏产业新格局正悄然成形。
“援藏工作是一场接力赛。”王云清说,一代代湖北援藏人接续奋斗,绘就山南产业兴旺画卷。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