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亏600万 养鱼被淹多次 蕲春退伍军人何以拿到“国家级牌照”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威、郭力)波光粼粼的白果湖畔,一筐筐鲜活的花鲢被工人们快速装车,即将运往成都。

“这批货有1万5千斤!”6月27日,养殖大户成东立望着丰收景象,脸上是历经风雨后的笃定笑容。

从退伍军人到年产值数千万的产业带头人,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核心,是一套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务实“生意经”。

1993年,成东立脱下军装告别军营,回到家乡赤东镇徐亮村,先后在赤东派出所、赤东建安工作,但内心深处,始终对农村生活怀有深厚的感情。

2000年,扎根乡土情怀的成东立在本村承包了500亩白果湖开始养鱼。

谈及为何选择养鱼,成东立坦言:“我是个农村人,没学过什么技术,不会干别的,做传统农业心里比较踏实。”正是这份朴实的想法,让他走上了养殖之路。

创业艰辛远超想象。筑路、修闸、围坝,每一项都浸透了汗水。他选择了常规混养模式,养殖过鱼苗、草鱼、花鲢、白鲢等,如今主要以养殖花鲢为主。

“不投肥料、不投饲料,花鲢养殖最稳定!”成东立坚持通过投放益生菌来培育天然饵料。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更铸就了花鲢“肉质鲜美、健康无污染”的金字招牌。

如今,他的生态花鲢年销30万斤、销售额近200万元,稳定销往江浙川渝等高端市场。这份品质带来的稳定订单,是他生意的第一块基石。

然而,农业之路充满变数。每隔几年的一次水灾,都让他损失惨重。这让他深刻意识到单一产业的风险。

2009年,他果断开辟第二战场——成立蕲春县东立养殖园有限公司,开始养殖生猪,第一年引进200头母猪只是起点。

技术投入是成东立对抗风险、稳定生产的核心法宝。 为了获得长期可靠的收益,他持续重金投入猪场升级。2014年和2018年两次大规模改造扩建,存栏能力提升至2000头母猪。更关键的是,他配备了半自动投料、粪污处理、信息化管理、病原检测实验室及无害化处理等全套先进设备。

2019年,非洲猪瘟席卷而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成东立养殖场也未能幸免,损失高达600万元。但他凭借经验判断行业低谷后必将迎来高峰。

“养殖利润薄,风险常在。抗住了,抓住一次机会,就能翻身。”他展现出农人特有的韧性与冷静。当多数人退缩时,他利用花鲢产业积累的现金流迅速恢复生产。高峰期时,30斤左右的猪仔甚至可以卖到2000元,是平时的5倍。靠着精准判断和执行力,他实现了绝地反击。

如今,他的蕲春县东立养殖园有限公司年出栏猪仔2.4万头,产值达2000万元,成为蕲春县最大的母猪养殖公司,并先后获评“省级生猪养殖示范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成为黄冈市养殖业行业标杆。

“现在价格稳了,我不贪图暴利,能平衡运转,保障20多个人的工资就行。”这种清醒,体现着他朴素的经营哲学。

“产品好不愁市场、不愁卖!”他深知,优化品种、提升生产效率,才是持续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赢得长期客户的关键。成东立有了清晰的规划,猪场清空栏舍,计划从湖北史记种猪畜牧有限公司引进2000头高性能的“二元母猪”。

从白果湖的生态花鲢,到现代化猪场的稳健运营,退伍军人成东立摒弃了对暴富风口的追逐,以军人的韧性与纪律性,走出了一条以品质立身、用技术增效、靠多元布局抵御风险、追求平稳现金流的务实之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稳”字生意经,不仅助他穿越市场风浪,更以一份退伍不褪色的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的奋斗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威、郭力)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