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洒满黄梅镇观塘岭村的果蔬基地,绿意葱茏,生机勃发。农产品加工车间里,机器轻鸣,奏响着产业兴旺的乐章。谁能想到,这个紧邻县城的村庄,数年前还是人均耕地仅0.44亩、亩均净收入不足400元的“三弱二多一不强”落后村?如今,依托“三基地一中心”(果蔬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农文旅融合基地、综合服务中心)的产业布局,观塘岭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农文旅融合”的华丽蝶变,一幅强村富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局:盘活资源,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高铁征迁与合村并居是重要契机。”村党总支书记向宏道出了破局的关键。该村“两委”抓住机遇,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向下广泛发动村民募集,将曾经的资源“死水”成功盘活为发展的“活泉”。
在规范化管理的加持下,该村成功激活闲置的爱心超市、村小学、老卫生室等资产,盘活闲置荒弃资源,并大力招商引资,引入多家市场主体,建成了全县首家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加工链。
“无菌级智能生产线补齐了技术短板,高能级平台撑起了强村脊梁。”向宏自豪地说。扎实的产业基础,让观塘岭村连续三年摘得黄梅镇农业考评桂冠。
富民:机制创新,农民嵌入价值链
发展的核心是让村民共享成果。观塘岭村以村集体成立的“强村公司”为支点,创新构建“支部链产业链、农户聚生产链”的发展格局,推行“保底收入+二次分红”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价值链。
返乡创业者吴建林的感受更为深刻。之前在九江庐山打工的他,一直想在家乡附近找点事做。“听说村里办企业建无花果基地,我就回来了。了解后发现无花果经济价值高、前景好,就主动入股投资了3万元,天天在基地做事。”吴建林介绍道,“去年不仅收回了本钱,还跟着专家学会了现代智能化管理技术,现在成了基地的技术员。这产业好,能带来收益,带动村民就业,还能提升我们村的名气!”他所参与的无花果带富基地,村民入股已达3100股。今年是基地运行第二年,亩产值预计可达2万元,年底将实现全村股民首次分红,每股分红约30元。
多元:家门口就业,增收渠道拓宽
产业多元化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在禾欣源食品公司车间,村民宛燕群正在工位上忙碌,“土地流转后,我在这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
在艾嘉钢琴厂,务工村民刘文荣、陈雪平每月分别有2400元和3100元的稳定收入。佳鑫纸业的车间里,叶树兰、张雪君、钱美华等村民,每月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蓝图:擘画未来,奏响田园新牧歌
面向2025年,观塘岭村的发展蓝图清晰而振奋:正流转200亩土地,建设射干、无花果、太空莲、野菊花等新型农业发展基地;结合盘龙山文化、观音塘传说及“渔光互补”项目,打造“屋上发电、田间有花、水下游鱼”的立体生态循环样板;推进禾欣源扩建项目,串联生态园与产业基地,构建“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产业链;支持佳鑫纸品、艾嘉钢琴等企业技术升级,其中艾嘉钢琴年产能计划突破3000台;优化“四金共享”(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就业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集体收益享福利金)等模式。2025年,强村公司分红目标锁定9万元,计划带动200人就近务工增收70万元。
“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才是真本事!”站在连片的果蔬基地前,村党总支书记向宏信心满怀。这个曾经囿于“城乡结合部”困境的村庄,正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跃升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朝着集体与农户“双百万”收入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花果飘香的观塘岭村,已奏响了新时代田园牧歌的动人序曲。
来源:灵润黄梅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