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正爱)“我现在听力恢复得蛮好,你现在打电话我听得清。”2月17日,出院两个月的许阿姨向回访的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反馈道。
一年前,64岁的浠水县患者许阿姨(化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听神经瘤,由于害怕颅内手术一直拖延未治疗。直到2024年12月初,她的听力严重下降,才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就诊。神经外科博士陈大瑜接诊后发现,患者右耳已几乎听不到声音,听神经瘤达3cm,且已压迫到脑干及小脑(4级)。
陈大瑜博士介绍,听神经是人的第8对脑神经,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从内耳并行进入颅内,负责传递耳朵传来的电信号。前庭神经外面包裹着一层包膜——前庭神经鞘,大部分听神经瘤就是长在这层包膜上。这个区域在医学上常被称为颅内“血腥三角区”,因为它处于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脑干等重要神经密布的“丛林”中,几乎不允许有犯错空间,手术难度非常高,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敬畏的区域之一。
2024年12月16日,在电生理监测护航下,陈大瑜博士借助显微镜小心翼翼地先为患者进行瘤内减压,再从内听道底和脑干端分别进行包膜下分离,逐渐向内听道口处汇合。随着两端“胜利会师”,包膜被完整剥开,鹌鹑蛋大小的肿瘤终于暴露出来,精细地完成捣碎、吸引和清理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许阿姨恢复了自主进食,复查颅脑,术区干净无渗血,术后第十天康复出院。
陈大瑜博士提醒,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成年人。典型症状是持续性单侧耳鸣和听力下降,还可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和面瘫等表现,后期还可能压迫脑干及临近脑组织,从而危及生命。所以,出现类似症状时应有所警惕,在瘤体早期及时就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