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

卢世高 王永宏

这些年来,教育惩戒权频频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出台相关规定,重申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权威地位,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生,既为负责的教师撑腰,又让教师积极履行教师职责,敢于当严师,让教育惩戒权得以合理回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教师惩戒权的同时,不要忘却家长的惩戒权。教师的“戒尺”不能丢,家长的“戒尺”丢不得。

“养不教,父之过”。相较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自成为父母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有权利和义务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并非仅有“我爱你”,还得有“不可以”,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线,这便是家庭教育中的“戒尺”。古往今来,有所成就之人,其背后往往有着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家风严谨,家规严明。

家规应当宽严相济。随着孩子日渐长大,要让孩子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事情该如何做,做错了会有怎样的后果。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家长需要把道理讲明白,而非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所有的规矩不应仅仅针对孩子,家长自身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是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场所。倘若家长未能及时给孩子立规矩,孩子的行为将会愈发失控,等到孩子年龄增大、具备足够力量时,他的不守规矩会让家长无计可施。少数孩子一言不合便打骂父母,多数家长选择包容,这种非正常的相处方式不能仅仅归咎于孩子不懂事,更要怪罪于家长面对孩子一味地忍让、迁就和妥协,致使孩子的暴躁和攻击性逐渐滋长,长此以往难以收拾。

良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有度、奖惩分明;合格的家长,必然是管教并行、严慈一体。在孩子心中种下一把戒尺,其意义并非在于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心中有尺、行事有度、行为有规、举止有矩。明智的家长,应高悬戒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犹如一棵树苗,除了需要阳光、雨露、土壤,还需要进行修枝剪叶,如此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护人。倘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规矩意识淡薄,未能得到及时教育,将来给孩子动用“戒尺”的就不是家长,而是社会,是法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