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科学梦想!黄冈思源实验学校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学普及活动

分发种子、浸种催芽……4月11日,黄冈思源实验学校举行太空种子种植活动,将科学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激发同学们对科学、农业等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未来播下无限可能的种子。

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该校深耕科学教育新赛道,将科创特色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蓝图,精心打造“科创思源”品牌。如今,“科创思源”已然成为黄冈思源的一张亮丽名片。

拓宽路径,点燃学生兴趣火种

科普讲座

在“双减”背景下,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根基,成为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着力点。

面对科学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在哪教、怎么教”的四大核心命题,该校从顶层规划、基地建设、师资保障、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索。

该校将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全力打造物理电学、物理力学、化学和生物四个标准化实验室。课余时间,学生们自由穿梭其中,验证奇思妙想,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创客空间、综合实验室、学生科技作品展馆、科学活动室、耕读园、问道书院、太空种子种植基地……为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该校匠心打造特色科教课程基地,让校园的每一处空间转化为学生实践的宝贵资源。

科技馆科普研学

“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开发校本系列课程。依托‘创客教室’,开设‘创客教育、机器人、无人机、趣味编程’等‘科学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以‘耕读园’为依托,开设‘劳动+STEAM’系列课程,让学生在泥土与汗水间领悟科学真谛。”在校党委书记明绪宝看来,科学教育的多维时空点燃了学生科学兴趣的火种,智慧和创新伴随他们成长。

校长叶开颜介绍,在科普教育方面,该校依托“大别山书声”项目,以“问道书院”为阵地,开设科普阅读课程,通过科普阅读分享、科普观影等活动,拓宽科普教育路径;将科普阅读与科学实验、跨学科项目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科学原理,培养探索精神。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该校引进“飞飞博士造物记”“宇宙少年说”“科学探究课”等特色课程,分学段推出“橙黄科学实验室”“思维训练营”(一、二年级) “趣味编程课”(二至六年级)“创客机器人”(七至九年级)等课程。

一路走来,叶开颜感受最深的是,科学教育离不开专业师资的引领,科学教师是科学教育实践中的“排头兵”。

科创作品展

该校树立“大师资”理念,引导教师打破学科本位的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围绕Steam科学课程,融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教师,成立科学教育处,由42名教师担任科学辅导员,在互动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黄冈市骨干教师、该校电教处主任陈贵介绍,学校定期开展“科学+活动”“科学+阅读”等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他自学大量科技知识,指导学生在各种科技类大赛中摘金夺银。

如今,一系列科学课程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瓶盖摩天轮、自动甩干机、转角防撞安静墙、恒温自动调控饮水机等小发明,在一位位小小未来工程师、设计师手中诞生,彰显了孩子们无穷的科学创新潜能。

在国家、省、市级多项科学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殷睿辰说:“机器人大赛锻炼了我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搭建平台,分层培育科学人才

科创作品展

“老师,我的机器人为什么不会走曲线呀?”“你把机器人运行速度调慢点试试看……”在创客教室里,几位学生正围着老师,专注地学习机器人编程。

走进该校,科学教育的蓬勃活力扑面而来。学生们在各类科技赛事中的出色表现,更是这份活力最有力的证明。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湖北省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比赛中,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4人次,省级荣誉11人次。在黄冈市首届机器人展评活动中,机器人校队取得一等奖7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的好成绩。在黄冈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报送的创新作品获一等奖,报送的10个科学DV作品均获奖,其中6个作品获一等奖……这些亮眼的成绩,彰显着学校科学教育的丰硕成果。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应该积极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叶开颜说,每到寒暑假,学校就精心布置主题化、项目化家庭实践作业,将校外科学教育、学校文化教育、家庭科学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实践视野。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该校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双向策略。一方面,特聘市关工委副主任胡建伟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邀请农学博士李树勇出任“耕读园”顾问,为学生带来前沿的科普知识和专业的劳动课程指导;另一方面,借助“馆校结合”协同育人,组织学生前往黄冈市科技馆、李四光纪念馆、大别山地质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校外场景式、体验式、探究式科学实践活动,走出科普思政新路径。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位黄冈思源人坚守的职业理想。它体现在课中生成,更绽放于课后实践。”叶开颜表示,将持续发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丰富资源,点亮学生们的科学梦想,助力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叶红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