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成长】书包“轻”了,笑容“甜”了!英山县毕昇小学解锁多彩课余时光

“妈妈,快看!我今天回家不用背书包了!”4月23日下午4:30,英山县毕昇小学校门口,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欢快地奔向妈妈。在她身后,三三两两的学生蹦跳而出,书包的缺席让他们的步伐更加轻盈。

这是该校推行周三“无作业日”后,每周三都会上演的一道独特风景。

该校党总支书记谭旭介绍,自3月起,学校全面推行“周三无作业日”制度,明确要求各年级、各学科不布置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全体学生统一不携带书包离校。同时,实行弹性到校政策,允许学生在早上7:50至8:20之间自主安排到校时间;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

“每周三孩子回家后,我们会一起打羽毛球、读绘本,或者让她尝试择菜洗碗、叠衣服。”二(4)班学生黄栎潼的爸爸坦言,这种没有作业压力的亲子互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生活技能,也让家长懂得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今,“无作业日”已成为许多家庭期待的亲子时刻。

弹性到校政策落地后,红领巾广播站新增“晨光故事会”栏目,每天7:50准时响起。当清脆的童声诵读红色童谣、讲述科普故事时,漫步校园的孩子们,或驻足聆听,或跟着哼唱,在鸟鸣与歌声中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如果说周三的“无作业日”,是孩子们卸下书包的轻松时刻,那么每天的课间时光,则是孩子们释放活力的欢乐舞台。

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便化作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追着纸风筝奔跑,彩色的风筝线在风里划出优美的弧线;女生们聚成小圈跳绳,“19、20、21……”的数数声和着鞋底与地面的撞击声节奏明快;还有孩子围成圆圈踢毽子,五彩的毽子在脚尖上下翻飞,孩子们灵巧地用脚勾起、踢起,笑声回荡校园。

为守护这份童真,该校建立严格的课堂时间管理机制。每当课间,值班老师都会在走廊巡视,确保每一位教师准时下课。每日的“匠心大课间”更是亮点纷呈,腰鼓队整齐列队,激昂的鼓点振奋人心;韵律操方阵活力四射,动感的节奏点燃青春激情。两支队伍在操场上交替训练,让孩子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艺术与运动的魅力。

课后服务时段,校园变身探索未知的乐园,刺绣、腰鼓、竹竿舞等12个特色社团同步开放,最受欢迎的当属“毕昇活字印刷体验社”和机器人社团。

在“毕昇活字印刷体验社”,孩子们围坐在木桌前,专注地用陶泥捏制活字,指尖轻触刻有笔画的陶块,仿佛在与千年前的毕昇“对话”。

创客教室里,机器人社团的成员正盯着屏幕编写程序,随着指令输入,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活字模块,在传送带上来回移动,模拟古法印刷流程。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奇妙碰撞,让非遗传承变得触手可及。

“教育不是负重前行,而是轻装上阵。从‘无作业日’到弹性到校,从活力课间到特色社团,孩子们书包‘轻’了,笑容‘甜’了。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校长毕朝晖希望每个孩子既能在书本中汲取知识,也能在自然与实践中感受成长的力量。

作者: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郑向阳 刘云泉 姜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