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 天
在独山森林公园,站在李时珍雕像下,遥望艾都蕲春,山川秀美,满目春色。蕲河自北而南襟连长江,流经漕河城北芝麻山,一座以明代医圣李时珍命名的学府,掩映在山光水色中。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李时珍中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走进校门,办公楼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明净宽阔的运动场,橙色的跑道与一栋栋橙色的教研楼、宿舍楼,以及规模宏大的体育馆相映成辉,让这个春天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校长高晓华介绍: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由黄冈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黄冈旅游学校、黄冈理工中专和蕲春电大于2015年3月合并而成。学校开设专业齐全,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于一体,建有高标准实习实训中心,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教学楼内,一群护理专业的学生,正对着地上人体模具进行急救训练;另一群学生,相互寻找对方身体上的穴位,这是艾灸养生实训练习。
车间里陈列着一台台机床、一辆辆汽车,学生们围在一起,认真地听着、看着,老师在讲解操作和维修要领。
烹饪实训室,老师拍打着手中面团,告诉大家怎么加黄油,他身后黑板上写着制作甜甜圈的面粉、酵母等各种配料的比例。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摆放玻璃器皿和餐具的宴会厅,微笑服务,礼貌迎宾。
一排排电脑旁,坐满了正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乐曲,原来是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在上钢琴课。
看到这些认真学习的孩子,让人心头一热,不由联想起他们中考后的情形。陪同参观的成教科科长康华英说:学生们进校时,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有的同学情绪波动大,经过学校这个大熔炉的陶冶,他们成长很快。我们办学的理念是有容、求实、辨知。在教授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
透过眼前一幕幕场景,不难看出园丁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令人欣慰的是,从孩子们脸上,我们看到了快乐、自信和笃定。
关于教育,孔子在《论语》里说有教无类;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得更具体。王阳明说,学校主要工作是培养人的品德,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志因材施教,使他们的才干通过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将来成就事业打下基础。如果所在的岗位适合自己,即便是一生从事繁重的工作也不认为辛苦,一生从事低下琐碎的工作也不认为低贱。这样,大家都会高高兴兴,亲如一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樊篱,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人类社会进步需要科学家,也离不开泥瓦匠。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的普遍认识倘若上升到这个高度,社会矛盾就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和谐美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传习录》首版发行地,正在我们蕲春。中国历史上医学、哲学两大名著《本草纲目》和《传习录》诞生于蕲州,蕲春何其幸也!令人鼓舞的是,这一块人杰地灵之地,500年后,李时珍职校秉承先贤遗志,弘扬中医药文化,使知行合一得以践行。
高晓华校长说,职校立足于蕲春大健康产业,把艾灸、药膳制作、中医护理等技能融入了教育教学。2022年以来,为本土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艾灸师培训600余人次,楚大厨培训120人,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劳动型技工2300人。
校园内,躬行路茶梅盛开,在一座教学楼前,我遇到了原县药工办主任张军,他退休后被学校聘任为中草药栽培专业教师。他曾是高中教师,如今重回校园,他说看到孩子们很亲切,要发挥余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张军说,我们是李时珍的家乡人。李时珍留下来的中医药宝贝,我们不能丢。
艾都的春天来了,教授县孩子们一定会不负春光。漫步林荫道上,我想起了曾经在这里就读的一名学生写过的一篇怀念母校的文章。他在《彩燕先生》中写道: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敬语,古之私塾教书者尊呼先生,现今则作为对男子的敬语;千百年来,“先生”之意,几经变化,各附含义……她应该是配得上“先生”二字的,至少在我心里她是配得上的。
这是一个懂得感恩孩子的真情流露。他叫夏梓言,文学博士,现在武汉一所大学里教书。
路过鲁班楼,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闪光的称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级技师、技术能手。
未来,他们是李时珍职校走出来的骄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