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拯救孩子的“玻璃心”

黄梅县实验小学孔垄校区 邢锦君

“玻璃心”是一种网络用语,指心理素质差,内心过于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指责,容易受到打击伤害的人。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剧增。而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孩子缺少关心和监督,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出现偏差,产生一些心理焦虑。那么,如何拯救孩子的“玻璃心”,我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实践经验,略谈一二。

适时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适时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快地独立、成长。

昊昊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自昊昊出生后,就是家里霸道的“小皇帝”,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旦别人拿他的玩具,他轻则骂小朋友,重则动手打小朋友,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诉苦。在学习时,昊昊似乎生活在“真空”中,与己无关,手工制作或画画时,他不动也不理人,就干等爸妈或奶奶帮忙,于是,我找到昊昊的家长,跟他们推心置腹地分析后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昊昊开始一点一点跟着老师们学做简单的事,现在还能主动跟小朋友们分享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进步。

从依赖到自主,从独享到分享,昊昊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蜕变,而他也正在慢慢学会离开父母的怀抱。

恰当肯定,使孩子获得准确认知

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我们班就有这么两类小朋友,一个是彤彤,一个是成成。彤彤是只听得进表扬而听不得批评的女孩。表面看来,她是个听话骄傲的小公主,但是,她却很自私。有一次,在开展活动时,我表扬了涵涵,没有表扬一向表现好的她。她一不高兴,就把涵涵的画撕了,我把她叫到旁边“批评”了她。第二天上学时,听她妈妈说不愿意上学,说老师不喜欢她。我抱起她,说明了老师批评她的原因,希望她跟涵涵一起画画,画得更好。

成成是一个自卑的男孩子,爸爸性子很冷。孩子无论做什么,他从来没一句表扬,更多是批评和不满,以致他在一日活动中,总是畏手畏脚,生怕出错而不敢去做。于是,我们决定找他爸爸沟通一下,跟他一起探讨家庭教育,说明利弊关系,再小的孩子也有面子和自尊,不要当众责罚孩子,有时候吓唬、恐吓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抑郁、自闭等心理障碍。给孩子一个肯定的拥抱,那一定是最好的奖状。

找准时机,恰到好处的表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负的孩子学会收敛脾性,让自卑的孩子获得自我认同,从而让孩子获得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客观定位。

合理陪伴,给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伊伊生活在一个缺乏陪伴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伊伊最大的关爱,同时也联系了他爸爸,聊到孩子内心的渴望,希望再忙也要多关注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因为对孩子而言,那是他生活的空气、水和阳光,是他精神的源泉。

龙应台说过: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有“有效期”。孩子最依赖父母的时间通常只有十年,而这段时间就是教育、陪伴孩子的黄金阶段,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了。所以,父母决不能以工作忙、应酬多、作为借口把孩子推开,因为他们特别需要你的鼓励、支持、陪伴。

调查发现,那些得到父母更多陪伴的孩子性格会更阳光,更积极,也更有担当;反之,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则敏感多疑,缺乏自我认同,性格中也多自私偏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说孩子是一株庄稼,那么父母就应是那顺应四时节令的农夫,勤春耕方能秋收获;如果说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而父母就应是作画的人,唯有用心去描绘,才能画出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迷人春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