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娇 通讯员 石勋 洪佳晨
“嗡”的一声响,植保无人机在机手陈再奇的操控下腾空而起,飞向金灿灿的菜花上空,精准洒下雾化药剂。
仲春时节,黄梅县濯港镇高标准农田上,麦苗青青,菜花灿灿,沃野田畴铺展无限生机。
连续5年投入,濯港镇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98%,望天收的零散粮地变成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全镇粮食产量比未建设年份增加10%以上,“鄂东粮仓”更加丰实。
改造提升,旱涝地变身高标田
濯港境内有两湖三河五港,农业生产兴于水又患于水。
“以前,沟渠不畅,涝时水漫路面,旱时只能巴巴盼天落雨。”濯港镇胡六桥村村民陈美雄说。
在陈美雄承包的100亩高标准农田上,放眼望去,田间道路宽阔平坦,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壑纵横相连。他告诉记者,同样的浇灌面积,以往需要三天,现在一天就浇完了。
“全镇像陈美雄这样承包百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的种植大户有300多家,承包千亩以上的有8家。”濯港镇党委副书记朱定华介绍,“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村民全程参与建设,使用时集中管护,有效保证了农作物水肥资源合理利用。”
“2022年、2023年接连遭遇大旱,依旧粮食丰收,正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朱定华说。目前,濯港镇已建设155千瓦排灌站40多座,建设排灌沟渠近万米。“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加高加固太白湖、考田河等堤坝,拆除重建沿湖沿河病险水闸,更新改造重点骨干泵站,推动各村清淤扩塘,畅通水利毛细血管,做到旱涝保收。”
濯港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丘陵、平原、湖区梯形结构。通过“减梗减沟、整碎成块”的方式,平原地区每100亩可增加1亩左右的耕地面积,丘陵地区每100亩可增加2亩左右的耕地面积。
“量质并重才能实现大提升。”黄梅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红涛表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改良技术是核心。“濯港地区土壤磷含量偏高,易导致作物过早成熟降低产量,因此县里每年都会提供免费专业的测土配方技术,指导农户科学购肥用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农药化肥包装有偿回收……目前,濯港镇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3%,相较于传统种植,高标准农田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农药使用量降低50%,每亩节约水肥药成本约150元。
科技赋能,良种良法耕耘高产田
春光正好,农事正忙。
濯港镇徐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的万亩冬小麦正值抽穗扬花关键期,无人机全部出动进行“一喷三防”作业。在合作社的26间机库棚里,还有581台(套)智慧“铁牛”即将大显身手。
濯港镇坚持科技赋能,广泛应用拖拉机、无人机、直播机、喷药植保机、收获机等科技农资农具,推动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种植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
“新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20家,推动2家市级农民合作社提档升级为省级合作社。全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0%左右,其中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朱定华介绍。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成为濯港人的共识。
陈美雄是种田20多年的老把式,从开荒湖田、手插秧苗,到如今高标准农田的耕、种、管、收全流程机械化,他穿着皮鞋就把田给种好了。
农机手陈再奇是徐密村人,冬春管油菜小麦、夏秋管水稻,在家门口开农机四季有活干,一年收入12万元。
徐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全市唯一一家进规入限的农机服务企业。像陈再奇一样加入徐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还有120余名。
“以前的种植模式是一家人种一二十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活,收入却不高。现在,只要引进适合本地的农机,培养出专业的农机手,一个人管理几百亩地不在话下。”合作社法人张文志说。合作社农机耕、种、防、收、植保等年作业服务能力达20万亩次。
近年来,濯港镇加大科技投入,通过良种良法良机的推广,及双季稻、油—稻、中稻—再生稻和稻渔共生等绿色高质高效新模式的应用,促进了粮食连续多年稳产高产。
陈美雄盘算了一下去年的收成:试点种植的“隆稻3号”水稻,每亩产量增加100公斤左右,共产粮食7.5万公斤;虾稻共作60亩,小龙虾效益8万元,全年收入接近30万元。
延伸链条,联农富农种出富裕田
在黄梅县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全自动稻米加工中央控制室内,鼠标轻点,一粒粒稻谷经过除杂、砻谷、碾白、色选、碎米分离等工序,化身晶莹透亮的大米,最后通过机器人灌装打包后,运往4000多个销售网点。
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赟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要关注农田本身生产力的提升,还应当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她介绍,如果只是将稻谷变大米,大米均价只有2.45元,每公斤利润仅0.035元左右。如果做精“一粒米”,延伸产业链,稻谷也能变“黄金”。
“稻壳作为原料可用于发电,碎米可用于生产饲料和生物糖浆。米糠可用来提炼稻米油、米糠蜡等系列产品;如果继续提炼,可生产医用产品谷维素,附加值将提升100多倍。”作为全市最大的大米加工生产企业,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正加紧建设万吨级米糠油生产线。
该公司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以黄梅县濯港、大河两镇为核心的10万亩优质稻基地。在黄梅县发展优质稻订单面积25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武穴、蕲春、安徽宿松等县市优质稻种植。公司对订单农户稻谷按高于市场价0.1-0.6元/公斤实行订单收购,带动48830农户增收7560万元。
“横向联动企业,纵向带动农民。”作为黄冈市优质稻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姚赟希望黄梅本土优质稻品牌早日打响市场,带领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
朱定华表示,濯港镇正按照“打造鄂东粮谷”目标,坚持做精“一粒米”,延伸“一条链”,擦亮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片。力争到2025年,全镇优质稻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3亿元,加工业产值达39.1亿元。
濯港镇的高标准农田上,装满了沉甸甸的粮食,更装满了沉甸甸的希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