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子靓 赵炳长 汪冠
“我叫王海平,1928年参军,曾俘虏国民党匪军团长一名。在红军长征的战斗中牺牲,虽然我牺牲了,但红军战士铁一般的战斗意志永不磨灭!我是红安的!我是红安子弟兵!”
“我叫杨红光,1935年参军,荣立个人一等功两次,1947年在豫北战役中牺牲,虽然我牺牲了,但我相信新中国的号角一定会吹响四方!我是红安的!我是红安子弟兵!”
……
青年演员的一声声誓言,令众多观众落泪,无不为现场精彩的演出送上热烈的掌声。11月13日是黄麻起义96周年纪念日,当天,以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兄弟二人闹革命,最后“满门忠烈”为故事原型创作的大型红色室外实景剧《红安永远红》,在红安县七里坪镇成功首演。
一段历史
用实景演绎红色故事
《红安永远红》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安县七里坪镇戴氏兄弟从参加革命到壮烈牺牲的故事。通过戴氏兄弟闹革命和戴母送儿当红军两条故事线,让大历史和小家庭,铁血革命与人性温情完美融合,生动再现了那个年代人们饱受战火煎熬,但依然为了革命牺牲小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红安是中国第一将军县,从1924年到新中国成立,全县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英勇牺牲。资料显示,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里,每3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名英烈中就有1名红安籍。正如剧中开场白所讲述:“随便抓一把沙土,说不定就有红安籍红军战士的白骨;漫山遍野青青的小草上面,说不定就凝结着红安英烈的血渍。”
该剧围绕温情、人民、战争这几个关键词来创作,在舞台表现上通过演员的舞蹈肢体语言丰富剧情故事,运用影视物理特效还原宏大的战争场面。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打磨,终于为观众呈现出极致的户外视听盛宴。据了解,该剧分为黄麻起义、黄安战役、黄麻抗战、红安子弟兵和红安永远红等五幕,时长50分钟左右。
一腔热血
用情怀打造红色剧目
该剧由著名导演高希希出任总导演,红安县将军红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打造,北京只因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
谈及打造实景剧的初衷,《红安永远红》出品人、红安县将军红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齐坦言,同样的革命老区,同样的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经济如火如荼。而今,红安县交通便利,推广红色文化优势明显。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安人,有责任有义务推介好红安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成为拉动红安旅游经济的引擎。
也正是李文齐这一份执着与热爱,进一步促使该局获得著名导演高希希的青睐。“民营企业家能够主动投身红色事业,让我们非常感动。” 高希希在接受采访时说,“红安的红色故事浩如烟海,我们只摘取部分故事来展现给观众。但哪怕是一闪而过的视听画面,我们都尽量做到完美贴合故事情境与角色状态。我们希望,用艺术的手法去阐释红安的红色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一份传承
用行动弘扬红安精神
《红安永远红》首演活动吸引近2000人观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加上室外剧场城墙楼阁、河沟假山、飞机坦克、雪花树叶等场景道具,让现场观众与面前的演员同危同惧,同喜同惊。
演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战士,作为革命年代牺牲的14万红安革命英烈的代表,站在高处,慷慨“讲述”自己的功勋和牺牲经历,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让观众吴亚莉记忆犹新:“了解戴氏兄弟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戴氏满门忠烈的壮烈,也让红色精神变得更加丰满而真实。这样动人的实景剧引人深思、令人振奋。”
用一部剧介绍一座城,用一个故事打动一片心。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表示,该剧的成功演出是红安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民营市场主体投资打造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山之作,对红安进一步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擦亮红色文化名片,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县政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接续发扬红安精神,推进特色农产品出山、区位经济出圈、红色旅游出彩,让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红安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