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仕英
初夏,阳光灿烂,枝繁叶茂。5月13日,在市文联组织下,我随着文艺家一行,走进红安县七里坪镇接受红色洗礼。
站在长胜街口,放眼望去,飞檐翘角、青砖黑瓦、木门木窗的建筑风格,让我们似乎穿越到古朴沧桑、历史厚重的时光。这条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当时,商铺林立,十分繁华。这里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誉为大别山区“红色第一街”。
行走在长长的街上,可以看见光浩门遗址、七里坪工会、郑位三故居、苏维埃银行、苏维埃合作食堂、红军经济公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革命法庭等旧址。一处处革命文物,一段段革命历史。
在七里坪工会,工人曾打制大刀、长矛和手枪与敌人顽强地开展战斗;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曾指挥红四方面军三次反围剿,与敌人开展生死决战。这里虽然硝烟不再,但是,在艰苦卓绝中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浸润在这条街的每一个角落。
来到天台山脚下盐店河村秦基伟将军故居,这是将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故居展示了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奋斗的辉煌历史。13岁时,他义无反顾地扛起红缨枪,紧随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参加黄麻起义;14岁时,他参加了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中,经历了严酷的革命斗争锻炼,很快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革命战士。此后,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虽然多次负伤,但是他紧跟共产党,死也不离开革命队伍。他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到底的精神,激励后代前赴后继,为党、为祖国奋斗终身。
来到七里坪镇东的八一村,这个村庄有187位革命烈士,年龄最小的江永福牺牲时只有16岁。这个红村是红军团长、农民劳动模范方和明的家乡,是革命歌曲“八月桂花开”的首唱地。
红军团长方和明的故居是那样朴实无华,走进去才体验到这房屋的厚重和房子主人的高尚品格。这个曾经翻山越岭、三过草地、七次负伤、十五次立功受奖的红军团长,放弃延安休养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当农民。
方和明说:“如果我不把家乡建设好,怎么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呢?”
他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在1957年的湖北省劳模表彰大会上,陈再道将军看到方和明的名字,才知道是老战友。自那次大会后,人们才知道方和明是红军团长。于是留下一段佳话:红军团长方和明,解甲归田当农民。在方和明的心里,他永远都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
“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革命精神,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修心立身的境界。
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社会,我们该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如何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不忘过去,不满足现在。”秦基伟将军的谆谆教诲在我的耳边响起。
长胜街摆放的革命小人书,八一村脱贫不脱色,村支部讲红色故事,孩子们看红色书籍,干部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七里坪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开展农文旅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已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八一村迎来了八方宾客。红安大布、绣品、茶叶,这些七里坪的特色产品走向各地,将红色土地的精神传播各地。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