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是红安县人。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心胸宽阔,具有博大的家国情怀。
“还是那个老脾气”
李先念热爱家乡,关心故里,但从不对家乡和亲属开“小灶”。有一次,他的侄儿去北京找他,想给生产队弄台拖拉机,可他说:“拖拉机我有,但不能给!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他的侄子碰钉子了,又去找秘书帮忙,秘书知道李副总理的原则性,没有首长批示,他也毫无办法。侄子只得再去找他叔叔,李先念这次沉下脸,说:“全国有多少生产队?每个队都给一台,要多少台啊?”尽管侄儿苦苦地求他,他还是一台也没给,要侄儿回去告诉大队干部:今后不许任何人找他要东西,否则一律不见。接着又严厉地告诉身边工作人员:“你们要是谁给了他,我就开除谁的党籍!”
1988年4月,李先念第五次回故乡视察,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红安。
李先念回红安视察的消息,很快传遍红安全县,也传到了邻近的县市。
“听说李主席这次回来带了好几万块钱给红安”“主席回乡,带几万块钱算个什么,起码上百万、上千万元……”“不止啊,有二三个亿哩!”
许多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数字越传越大,消息越传越玄,最后传到李主席那里。
“哪有这种事,那是一些人自己想的。”李先念对人们的善良愿望并不反感,但对事实必须澄清:“我这次纯粹是回来看看的,什么也没带,谁再那样说,我就登报辟谣!”
李先念一向清廉节俭,在故乡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也为红安的干部作出了榜样。
生活上不特殊
解放后李先念位高权重,他每次到外地视察工作,都再三提醒警卫员两件事:一是不要吃贵重食品,要把贵重食物留作出口换外汇;二是按中央规定办事,四菜一汤,吃饭按标准付钱,不能收礼。他还经常检查,看他们是否照办了。
晚年他身体欠佳,家人常常在晚上为他挤一杯橘子水。当他知道一杯橘子水要用五六个橘子时,心疼地说:“这样太浪费了,以后不要挤橘子水了,吃两个就饱了嘛!”
有次他回到红安县,下榻在县委宾馆,稍事休息后,宾馆服务员准备把饭菜端到他房间里去吃,李先念立即对县委领导说:“我到餐厅和同志们一起吃。为什么要分开吃呢?一分就把我和乡亲们隔开了嘛!”走进餐厅,看到桌上有八菜一汤,脸上便露出不悦的神色:“唉,浪费了,哪吃得了这么多!”随后嘱咐县委领导,吃饭简单搞几个菜,不要多了,不要喝酒和饮料。吃饭时,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总是用公筷把菜夹到自己碗里吃,随行人员说这是他们家的生活习惯,这样既卫生又节约,吃不完可以留着下餐吃。这时,李先念用筷子夹的炒鸡蛋掉了一小块在桌子上,他马上小心翼翼地重新夹起来,放进嘴里。他还两次很习惯地把撒在桌上的饭粒,都夹起来吃了。饭吃完了,林佳楣看到还有一点剩菜,连连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李先念对服务员说:“在我们家里,饭菜吃不完,就留着煮汤饭吃,有时还叫孩子们把剩饭带到单位去吃,饭菜倒掉太可惜了。”第二天李先念要到湖北省其他的地方视察工作,临走时,他看到桌上还有没吃完的饼干,连忙对随行人员说:“带上,丢了太可惜,路上还可以填肚子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