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少敏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牙好,胃口就好。”
民间流传的这两句俗语,真真切切道出了一口好牙有多么重要。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爱岗敬业、“深耕”口腔,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多年来,为红安县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口腔健康带来福音。他们就是红安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团队。
走进红安县中医医院门诊楼4楼口腔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候诊患者井然有序等待诊疗,各功能分明的诊室、大厅内诊疗牙椅依次排开,医护人员穿戴着专业设备,仔细为患者检查、诊疗。
“20多年来,我们累计让数十万人通过治疗无痛吃饭。”科室主任吴吉忠笑着说。
1+1+1+2=17+2+2+1
“2000年,我初到红安县中医医院来时,科室仅1张椅子、1台设备、1间房子、2名医生,那时人们对口腔问题不太重视,我们科室能开展的技术也不多,口腔科是医院最弱小的科室。” 提到口腔科发展,科主任吴吉忠如数家珍。
20多年来,在红安县中医医院历届领导班子重视支持下,口腔科团队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体医护勠力同心、接续奋斗,诊疗技术日益精进,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在区域内连续创下多个行业第一:2007年,成功开展全县第一例成人全麻下腭裂手术;2008年,成功开展全县第一例超地位阻生牙拔除手术;2018年,开展全县第一例高难度种植牙手术;2019年,开展全县第一例正畸种植钉支抗技术。特别是2020年以来,开展了全县第一例上颌窦提升术+种植牙修复,又独立开展了全县第一例上半口即刻负重修复术,2023年更是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如今,我们口腔科已经拥有17名专职医护人员(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2个大诊室、2个专科诊室、1个种植室。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可以全方位熟练开展口腔各类常规和疑难杂症问题处理,我们的技术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都处于专业领先地位。”吴吉忠满满的自豪感跃然眼前。
吴书平:我拔了12000多颗牙齿
吴书平是口腔科骨干医师、副主任医师,2002年到红安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广东顺德等地进修学习,能独立开展正畸、种植、根管治疗等多项技术。
“我是口腔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最先接触的就是根管治疗,细细算来,我拔的牙齿不少于12000颗。”吴医生说。
提起从业经历,吴书平感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夏天,一个在武汉读书回家的小姑娘,本来已经在武汉某医院拔了左边的两颗牙齿,结果接连出现了溃疡、舌头麻、脸肿等症状。回红安来后,她找到了我,我根据她的就诊记录并仔细检查后,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拔了右边的两颗牙齿,后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为此,她还写了满满三页纸的感谢信。”
而近年来,像这样慕名找吴医生问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
陈丽:清除了38000人的口腔疾病
中等身材、眼神凌厉、操作专业、细致耐心是大多数患者对口腔科副主任陈丽的印象。
在走访陈主任时,恰巧碰上家住培城社区的王奶奶复查结束。“大概一个月之前,我牙齿下面靠里面的大牙不知道怎么痛得不行,完全吃不下饭,本以为拖几天就会好了,谁知越来越痛,女儿一定要我来医院。我找到了陈医生,她跟我看了2次,修补了一下,又吃了几片药,再不痛了。今天过来复查,已经完全好了。陈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啊!”王奶奶笑得乐开了花。
陈丽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进修1年,2010年参加工作,已从业14年。除了诊疗患者,还肩负着科室日常管理。
2017年,陈医生专攻青少年牙齿正畸、老年人镶牙和牙痛根除,至今已清除38000余人的口腔问题。
“展技术、塑形象,壮学科、树品牌是我们重要工作思路之一,我们将抢抓强县工程建设机遇,不断打造一个个为民、利民、便民的专科品牌,为老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红安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方冰桥坚定地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