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工程看黄冈 奋进2023】麻城市:以共同缔造解答新时代基层治理之问

房屋错落有致,环境整洁优美,袅袅炊烟,与落日辉映……冬日的麻城市龟山镇月形塘村大岩塆一派安宁祥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大岩塆实现从“脏乱差”到“美整洁”嬗变。

一年来,麻城市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切口问题入手,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用“共同缔造”解答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之问。

优化单元,建强体系,找准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结合点

麻城市聚焦省委“6+8”试点工作任务,构建五级架构、五方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中心户”一贯到底,“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横向到边。

优化治理单元。把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作为基本治理单元,本着“方便服务、有利发展、尊重民意”的原则,推动资源下沉、力量前置,将6825个村民小组调整为5274个,255个居民小区优化为210个。

建强治理体系。坚持“内选一批、兼职一批、选派一批”,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长。35名市直退出领导岗位同志担任居住地小区党组织书记。推动群团组织建在村、工作落到组,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和以强村公司为主体的经济组织,让每名群众加入一个或多个组织。

完善治理机制。用好党员、村民代表、中心户等明白人,带动社会组织骨干等热心人,创新运用“积分制”“议事制”“评议制”“代办制”“公示制”,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发展经营的难事、应急处突的急事、公益爱心的善事、邻里互助的好事、家长里短的小事。

重心下沉,强健体魄,找准发现实际问题和发动群众解决问题的结合点

阎家河镇蔡家岗村74岁老人夏瑞清反映理发难,当天村委会就协调镇街上的理发店,安排一名理发师到村里提供服务。

为解决群众理发、维修不便的难题,阎家河镇将附近的3名理发师、11名小修理员组建微信群,每月提供2次进村服务,理发每次只收5元,60岁以上人群由村集体兜底,为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打开了局面。

麻城市坚持“四下基层”,推动“干部沉下去、问题找上来”,一体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共同缔造试点工作。

真下基层。麻城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职每人蹲点一个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广泛收集基层建设的弱点、发展实践的难点、民生服务的堵点问题,选择35个具有普遍性的小切口问题,由市级领导领衔领办。真解决问题。实行县级领导领衔,部门牵头负责,按照“群众先动手、镇村跟着建、部门给奖补”等方式,凝聚群众共同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推动群团组织向下覆盖、发展强村公司、建设幸福食堂等一批小切口问题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问题,完善机制,找准完善治理和赋能发展服务的着力点

“钱不比外面挣得少,住的是楼房,家里有余粮,三世能同堂。”

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妇女周红英已成为本村电商带头人。该镇创办的“网红学校”,组织180多名留守妇女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农特产品,年人均收入8万多元。

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探索解决一类问题的体制机制。

创新综合服务社运行机制,解决群众办事难题。按照“场地村组出、主体社会招、功能多整合、运转市场保”的原则,整合综合超市、农资配送、理发修理、寄递物流、政务代办等服务功能,推动“资源下沉最末端、服务送到最前沿”,全市建成综合服务社76个。

搭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帮助留守妇女就业增收。发挥“就业部门+妇联组织+镇村干部”的作用,探索建立就业用工供需对接机制。鼓励支持乡村建设返乡创业园、在外能人建设乡村振兴车间,采取弹性用工、“四点半学校”等方式,不断满足留守妇女就业需求,1.5万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探索特困分散供养老人关爱服务机制,拓展“老有优养”新路径。重点打造专业护理服务队和志愿关爱服务队,定期对老人提供“七助”服务及志愿服务。市级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探索“一键呼叫、服务就到”的呼叫响应机制和服务评价机制,做到“老人有需要、服务马上到”。

麻城找准共同缔造切入点和结合点,带来“五更”新变化:

群众参与度更高。452个村(社区)普遍建有“五会一队”,新组建400余家强村公司和872家农民合作社,群众在共同缔造中找到了位置、实现了价值。

多点改革更富成果。融合型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政务、公交、供水、环卫、寄递物流“五个一体化”纵深推进,综合服务社、完整社区建设等机制普遍推广,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

产业更有奔头。从卖原料到卖品牌,菊花、油茶、蔬菜等特色产业接二连三“涨身价”,激活了联农带农新动能,群众创业就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乡村更有活力。157个美丽乡村、2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焕发生机,一大批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群众端起了“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城市更有烟火气。小区、社区、街区、片区四区联动,“肉糕巷”“孝感乡”“不夜城”唤醒城市记忆,大批志愿者、街巷长、快递外卖员、热心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市井的烟火气更浓。

麻城作为全省共同缔造试点市,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一幅党建引领、干群联心、治理有效、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组稿:记者邹德祥 通讯员肖杰 项思嘉 陈珏 秦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