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红安二桥
本报记者 贺正文 通讯员 赵浚锋 姜军
初春时节,红安县城一河两岸装点一新,城市隧道贯通南北,红安三桥重建通车,红秀剧场熠熠生辉,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正酣……大美红安升腾着“人勤春来早”的强大气场,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去年以来,红安县以美丽城乡建设和“五城同创”为抓手,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发动群众掀起城乡建设新热潮,提升城镇品质,扮靓乡村颜值,提升红安气质,绘出红土地上美丽城乡新画卷,努力走好“红色老区、绿色发展”新路径。
听党话,跟党走,以“铜锣力量”强势推进美丽红安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中央有号召,省委有部署,市委有要求。全县上下要凝聚美丽红安建设强大合力,迅速掀起城乡建设新热潮。”这是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在全县美丽红安建设“五城同创”动员大会上的最强音。
说干就干!县委、县政府建立“示范引领、责任包保拉练考核”的责任链,“清单化、项目化、绩效化”的工作链,统筹资源要素,强化赛场相马,全面吹响美丽城乡建设暨“五城同创”工作的号角。
红安县以“第一将军县、永葆红安红”为形象定位,按照“老城疏解、东南拓进、西北提升”的思路,以“补短板、优服务、强功能”为重点,在全市率先启动“五城同创”,开展“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微更新”城管大会战,强力推进控违治乱、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园区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精致城镇、生态城镇、畅通城镇、新质城镇。
走进园艺大道,通过改扩建后的6车道,黑化美化绿化,漂亮的街道外立面,让人眼前一亮。然而此前,这里只有4车道,夜宵摊点遍布,经常拥挤不堪。而在勇毅路,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的破旧房屋5万多平方米,新建两处生态停车场,新增500多台停车位,实施拆、改、留并重的空间整合改造,打造美丽红色街区。
如何破解停车难?红安敢于向空间突破,在将军北路和沃尔玛商圈新建两处立体智能停车场,采用新型垂直升降类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和扫码支付自动识别,智能停、取车系统,创造全市县城中首个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历史记录,实现“汽车上楼”。
红安三桥是连接东西主通道,经常发生堵车。投资7973万元对原三桥实施拆除改造重建,新建一座双向6车道的新桥,桥长160米、桥宽31米,桥体东西两端将增设下沉通道,建设全市唯一的5公里城市隧道,实现一河两岸交通“大动脉”循环畅通。
如何凸现“红安红”?红安县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项目融资,投资2.4亿元,新建1.92万平方米的黄麻纪念园游客中心综合体旅游新地标,完善游客观演办公、商业配套红秀剧场、地标优品馆、非遗传承展示馆、文创孵化中心城市规划馆等相关配套设施。
如今,中国首部沉浸式红色实景宣讲演艺《我和我的红安》在红秀剧场上演,成为红安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流量引爆点。
以“过山车”为动感印象的游乐园,以前是一座200亩荒山,通过招商投资2亿元,如今成为全市县级最大的游乐园;连接红安三个高速出口,融入红色元素,铜锣公园亮剑雕塑让“红安红”绽放光彩……一个个重要节点的打造,极大地提升了红安。
“完工即完美,出手即出色。”2023年,红安县城总投资约8.1亿元,共建设完成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政府性工程项目16个,强弱补短项目120个,老旧小区改造10个。
搭把手,一起来,以“共同缔造”扎实推进美丽红安建设
昔日杂草丛生、破烂堆积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的“园林村”。红安县金沙社区谢家田小组通过共同缔造,村民筹一点、居民住户捐一点、政策方面支持一点,筹集资金650万元,道路硬化黑化2万平方米,新建多功能体育场,新建新能源充电桩12个,新增停车泊位127个,栽种苗木400多棵。
“红安是住建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验田’,将以‘共’字发力,做好‘同’字文章,推动共同缔造由点向面拓展、由开展活动向机制创新转变、由环境整治向社会治理掘进,让城乡融合发展找准方法和路径。”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彭锋深有感触地说。
开展“五清”行动。通过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让城乡环境焕然一新。组织6.7万名干部群众,重点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公路沿线、河道两旁和村庄周边、单位院落、农贸市场等场地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大整治活动。按照“一镇一景、一镇一品、一镇一特”总体要求,落实新建农房“带图”审批,建设和美乡村,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胜景。去年共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12个,美丽庭院示范户6000户。
开展整治攻坚行动。强力整治乱扯乱挂、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泼乱倒等影响市容市貌乱象。县城管局局长胡红民告诉记者,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2700余起,清理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900余处,拆除违规搭建、破旧房屋、旱厕等918处共计8.5万平方米,完成清运生活垃圾日均170吨,每日垃圾清运及处理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开展绿化提质行动。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实施规模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绿化边角、应绿尽绿工作举措,逐步形成以胡家河、杏花村、三里岗、五丰岗、园艺社区霍庄等43个口袋公园建设为中心,以县城区四向出入口绿化工程为重点,以迎宾大道、红金龙大道、发展大道、红坪大道及一河两岸为城市绿化骨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1平方米目标。
开展小流域治理行动。红安县紧紧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实现“一汪清水入长江”。红安从南至北分布着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采用IBR(连续流一体化间歇生物反应)核心工艺,日处理乡村污水1.36万吨,出厂水质达一级A标准。
开展古村落保护行动。华家河镇祝家楼村按照“古色+红色+绿色+金色”发展思路,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传统,打造红安民俗第一村;高桥镇程河村以“战神故里亮剑程河”为主题,打造成为红色教育的样板、文旅融合的古村落示范;八里湾镇小金山村围绕金山湖建设生态产业园,宛如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2023年,红安县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永佳河镇叶河村等5个村入选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城关镇七峰村等4个村入选湖北省2023年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七里坪镇草鞋店村等8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
“借力高校教授专家,赋能传统古村落活化利用,顺应市场需求,打造高端品牌,让好山好水好文化迸发乡村振兴活力。”2023年6月4日,市委书记李军杰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高度肯定阳台山村“华格里”。
早出门,多出工,以“亮剑勇气”创新推进美丽红安建设
“以红为魂,红绿相融,多产融合,全域旅游,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是美丽红安高质量发展之路。”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广表示。
勇毅亮剑!红安县以“四区联动”加快推进就地城镇化,聚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大胆闯,大胆试,早出门,多出工,在红色土地上再续新传奇。
打“将军牌”。他们与海军工程大学合作建成军政训练基地,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共建大思政校外实践基地、研习基地和红色写生基地。跟紧对接湖北文旅集团、深圳鼎彝集团、中国动漫集团等行业龙头,投资建设黄麻起义纪念园游客中心综合体,将成为将军故里新地标;以G230旅游风景道为主轴,谋划推进全域多彩旅游路建设,打造“一河两岸”红色景观带等具有鲜明红色印记的旅游通道。
下先手棋。红安县大力推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致力于满足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在竹湖朗阅、新天地、东城国际等12个小区,筹集租购并举房源1071套,共分配626套,为受益对象提供美好居住保障。2023年5月29日,红安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签约租赁合同的业主怀着期盼的心情来到交房现场,当天交房率达95%。
建产业园。先后引进金牌橱柜、新艺雅集、宁丰集团、千川门窗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泛家居产业园;引进上市公司绿色动力集团,投资4.3亿元建成全市首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进中航环卫集团公司,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城乡环卫全域市场化处理,实行县、乡、村、组四级保洁统管统治。
走招商路。红安县充分利用住建部定点扶贫机遇,成功引进海通建设集团落户红安,指导晋升特级资质,实现红安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零的突破,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作为红安龙头企业的海通集团,积极参与全省智能建造企业和智能建造项目创建,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57.11亿元,纳税4178万元,其中仅在红安纳税2030万元。通过海通龙头带动,湖北立方、湖北金沙、湖北中益、湖北全丰等建筑企业同步发展。全县建筑业产值从2019年的62.36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04.7亿元,产值年增长率达48.98%,跻身全市建筑业第一位。
请输入验证码